原标题: 评论:论国产电商和亚马逊的差距
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去年黑色星期五,在美国亚马逊买了几双鞋,原本是一次普通的海淘,可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却让我十分感慨,中国的电子商务网站,要想真正成为国际公司,差距还真不是一点点。
原本应该12月19日到的货物,却在进入中国海关后便杳无音讯,在等待了1个月之后,我终于忍不住给美国亚马逊写了一 邮件抱怨。很快,答复来了,全额退款,如果我还希望购买其中某些货品,可以再次下单,并退还我由此产生的运费、关税。然而,就在第一单全额退款、第二单还在路上的时候,第一票货来了,此后便是第二次退款,退款后货物第二次到手。
两次交涉,每次回信的客服都不一样,但答复都一样:先退款,无论货物是不是还会到客户手里,无论客户最后会不会将货还给亚马逊或者再次为此付款。
谁会拒绝在这样的网站上再次消费呢?信任消费者,为消费者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将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即使企业有可能因此而遭受损失,建立在如此商业伦理上的买卖关系,才是真正的国际范。
反观国内的电子商务网站,虽然在商品种类和物流上可以与任何一家国际电子商务网站相媲美,但在售后服务和消费保障方面,差距不是一点点,这种差距不仅仅反映在服务响应速度上,更体现在服务心态上。
与亚马逊相比,虽然国内电子商务网站也都在说用户体验第一位,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太难,尤其是如今很火的平台式电商平台,对于第三方卖家的约束始终不尽如人意。
也曾很多次买到货不对板的商品,都被复杂的退款程序吓退了,更别提卖家对退款提出的各种小刁难,而平台往往很难给出令消费者满意的答复。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说中国国情特殊、中国个人诚信缺失,因此企业要先保护自己,以免遇到“刁民”。然而,这种对自己客户不信任的预设,很难让企业在思考服务时真正从用户出发。2015年被称为是电商的跨境元年,但如果以这样的服务理念到国际上和亚马逊竞争,我看还是洗洗先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