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相机笔记 滕飞
编者注:ET滕飞是微信号“相机笔记”的作者,每天都在相机中耕耘,盼望在摄影界飞上枝头变凤凰,做一个权威的相机专家。今天小编经过ET滕飞的允许转载了老生常谈的相机像素问题分析,告诉大家相机像素多少够用。
什么是像素
首先,像素是感光元件记录光信号的基本单位,通常来说1个像素对应1个光电二极管。同时,像素也是照片文件的最小单元。
感光元件上的1个光电二极管
把照片文件放大到300%时看到的小框框
像素和画质
像素高并不意味着画质一定好。一款相机的画质是由感光元件尺寸、像素数量、图像处理算法、镜头等共同决定的;同时,【画质】本身就是分辨率、动态范围、色彩深度、色彩准确性、噪点等诸多指标的集合。像素高低只对分辨率这个单一指标影响较大。
再通俗一点,ET用一个水族缸养100条孔雀鱼,宁老湿用一个池塘养100条鲤鱼,卓巨湿用一片海养100条鲨鱼。数字都是100,但是价值和大小完全不一样。
总像素与有效像素
ET在老家有块农田。额,纯打比喻,家里有地就不用天天吭哧吭哧写文章了。农田里挖了100个坑,其中98个坑种上了庄稼。所以100个是总坑数,98就是有效坑数。
同样的,对感光元件来说也有总像素和有效像素的区别。通常来说,总像素和有效像素的差别不大——地价不便宜,谁也不想浪费。特例是松下LX100,它的总像素约1684万,而有效像素只有1280万。所以,松下LX100虽然采用了4/3英寸的感光元件,但实际上有效面积只有大概1.2英寸。
感光元件的像素与照片的像素
感光元件上的像素与照片上的像素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我们知道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而在照片文件中,我们也经常会用红、绿、蓝3个数值来表示一个像素的颜色。比如红255、绿0、蓝255就能得到紫色;红0、绿255、蓝255就能得到青色。
但对感光元件来说,问题则会有些不同。绝大多数相机(也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的感光元件上,每1个像素只能记录1种颜色。机智的科学家们发明了马赛克算法,让这些分别记录的颜色最后能还原成为我们看到的照片。
绝大多数相机所使用的马赛克型感光元件。
这里,ET并不想讨论技术细节(说深了其实ET也不懂)。只想告诉大家一个结果:对绝大多数相机来说,如果感光元件的像素是1000万,那么分布在上面的红色像素有250万个,绿色像素有500万个,蓝色像素有250万个。
多少像素够用
像素是否够用,主要取决于观看照片的方式。在手机、显示器、电视上观看照片,全高清(1920×1080)规格大概是207万像素,稍高一些的2560×1440是369万像素,4K最高规格(4096×2160)则是约885万像素。苹果最新推出的5K屏iMac是一个挑战,它的分辨率达到了5120×2880,约1475万像素——只有1200万像素的索尼A7S哭晕在厕所。
那如果是打印照片观看呢?这里就会涉及到另一个概念【打印精度】。打印精度用dpi表示,1dpi代表1英寸(2.54cm)打1个点。你可以想象自己手里攥着一把小米,然后把它均匀的撒在地上。撒的越密集,最后覆盖的区域就越小;撒的约松散,最后覆盖的区域就越大。
目前,常见的打印精度有150dpi、300dpi和350dpi。ET目前工作的杂志社,开本为16开(260×185mm),印刷精度是350dpi。算下来,一张单页整幅照片需要913万像素,跨页则比1800万像素稍小一些(因为中缝部分要做排版处理)。记得佳能刚推出7D的时候,ET的最大感触就是APS-C画幅相机拍摄的照片也能做跨页印刷了。
说了这么多,对于普通拍摄者来说,目前市面上销售的1600-2400万像素的相机都是足足够用的。3600万或是5000万像素,对于没有打印、输出需求的用户来说,往往就是一种负担——毕竟像素越高,文件越大,对存储卡、硬盘以及后期处理时电脑的配置要求就更高。
Q:对于常规排列的感光原件,两个绿一个蓝一个红的光电二极管到底应该算一个像素还是四个像素?
A:按照适马的理论,决定分辨率高低的是记录亮度信号的像素数量。常规排列的感光元件(1红2绿1蓝),由绿色记录亮度,所以亮度信号是总像素的50%;而适马则由首层感光层记录亮度信号。所以:
- 尼康D8x0、索尼A7R(采用3600万像素普通感光元件),亮度信号是1800万像素;
- 适马DP Merrill系列(采用X3感光元件,每层1536万像素),亮度信号是1536万像素;
- 适马DP Quattro系列(采用X3感光元件,首层1940万像素),亮度信号是1940万像素。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计算,实际情况还要根据拍摄环境,所使用的感光度、镜头等综合考量。
Q:照片的默认分辨率是240还是300还是?我用acdsee看raw文件属性每英寸是300,导入ps和lr就默认成240,是不是导入软件后默认做了处理?
A: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你看到的这个分辨率并不影响照片的画质、细节。在【像素】一文中,ET提到了打印分辨率的概念,原文是:
打印精度用dpi表示,1dpi代表1英寸(2.54cm)打1个点。你可以想象自己手里攥着一把小米,然后把它均匀的撒在地上。撒的越密集,最后覆盖的区域就越小;撒的约松散,最后覆盖的区域就越大。
所以,你看到的分辨率其实只影响打印时的大小。假设你的相机是1200万像素(4000×3000),不同分辨率下的打印大小为:
- 72dpi 约141×106 cm
- 150dpi 约68×51 cm
- 300dpi 约34×25 cm
在Photoshop中调整文档大小(打印大小)时不影响照片像素。
Q:到底什么是画质?A:这个问题其实真的很难回答。ET试着说说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对一张数码照片来说,什么是后期能够改善的,什么是后期无法改善的。
基本上除了分辨率和模糊外,绝大多数方面都是可以通过后期改善的。只不过改善的难易程度不同:白平衡校正只需要用鼠标点两下,而动态范围的扩张则需要借助HDR或堆栈操作。
所以,如果在意画质,那么分辨率应该是你最最最应该在意的。想要提高分辨率,就需要大尺寸感光元件、高像素、高分辨率镜头,通俗的说就是贵贵贵。
顺便说一下,锐度或者反差并不等于分辨率。后期只能加强锐度,却不能真正提高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