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为何抢不停?周晓慷 今年新春,“抢红包”成为人们避不开的一个话题。亲友聚会,纷纷打开手机,出示抢红包的战果,尽管来去不大,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网络红包的关注和在意,甚至超过了许多个“新常态”。春晚也发红包,众人对春晚红包的关注竟然超过了春晚本身。仿佛是这一网络红包的喧宾夺主,春晚收视率急剧下降,尽管更多的人抢到的是“零元红包”。
据统计,互联网四大入口除夕红包数据令人咋舌。微信红包收发总量10.1亿次,是去年除夕的200倍,在零点峰值每分钟有165万个红包被拆开;手机QQ红包收发总量6.37亿个,抢红包人数1.54亿;微博1541万网友分享了由央视春晚及39位明星与商家送出的1.01亿个红包;支付宝6.83亿人参与红包游戏,红包收发总量超过2.4亿个,总金额40亿元。另外,由各行各业、亲友同事圈子互发的其他类型的网络红包,更是难以计数。
网络红包完成了从“虚”到“实”的华丽转身,就在人们的有意无意之间,“天时地利人和”成了网络红包红火的必然条件。除夕、春节的发红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假期的悠闲、团聚、找乐子是百尝不颓的场景。网络红包被追捧的关键还在于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假如网速、手机终端不够智能,这一切均无法实现。网络红包能否抢到,凭运气,也凭手中的终端是否临场不怯。抢红包是移动互联网运营商“导演加主演”,这一波“红包行情”总将过去,对于电信运营商,除了经受如“双十一”、“双十二”、“抢红包”的网络支撑的考验外,应该能收获更多的启示:
制造热点,互联网思维还需文化传统辅佐。互联网思维存活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是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现在由互联网思维主导的社会热点不断涌现,从热点的内容看,人情礼俗、尊老爱幼等传统文化在其中的发力,会让热点参与的受众更为广泛。
激发趣味,重视游戏性、娱乐性和互动性。抢红包趣味足。现在从事网游、手游等业务的社会公司悄然增多,它们凭借着移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抓住了客户普遍需要增进了解、增加情趣、提高品味的心理,拓展自己的市场。在电信推广“双百兆”业务中,必须加强趣味功能的发掘,使之与应用的联系,与热点的联系,与预测的现象联系,必定会赢得更多响应者。
稳固群体,强化诚信经营与消费安全保障。在互联网安全专家看来,互联网红包还隐藏着种种安全隐患。确实,利用红包形式产生的互联网欺诈已经出现,如它先让参与者集齐若干个赞,然后再让他去兑换现金或者奖品,途中诱惑他告知支付账号和密码。所有的抢红包都需要用户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捆绑信用卡,同时有可能被植入木马。确保在新常态下的诚信经营与消费安全保障,这是运营商的职责所在。放大这一优势,能稳固用户群体。
抢红包,许多参与者手机不离手,为抢到块儿八毛的红包玩得不亦乐乎。“抢红包”这个新风俗无疑给运营商提出许多新课题,许多新机遇摆在眼前,处于变革中运营商抓住伸手可触的“红包”也能令世人“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