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上班了,还有初中同学闲着无聊在群里发红包赛富。”
有朋友在微信中这样吐槽道,红包似乎也依然没有从大家的生活中移除,这个传统习俗在互联网时代里也有了新的玩法。这也得益于今年腾讯的微信、手Q与支付宝的红包大战,让手机红包疯狂的向下渗透,并成为一个全民活动。
当然,这种变化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过是朝九晚五或者天天加班的生活中多了几分调剂,几毛钱甚至更少的红包也同样抢得不亦乐乎,但对于身处这场红包大战之中的公司们而言,却意味着更多,移动支付、壁垒、入口……这些东西谈起来恐怕列上许多页PPT也讲不完。
不过有些时候,数字更加容易让人血脉贲张,从各家已公布的数据来看,仅仅是除夕一天,微信红包的发送量就达到了10.1亿次,除夕至初五收发总量32.7亿次。而今年高调参战的支付宝在除夕当天也有6.8亿人次参与,每逢10点总能看到不少人聚精会神地在屏幕上点来点去。另一方面,QQ也没有这场红包大战中缺位,手Q也在春节前夕推出了QQ红包,除夕当日的收发总量也达到了6.37亿次,并不比同门的微信差多少。
既然是数据,自然就会有大小,但从数据来看,这次红包大战的战果基本上是微信 >手Q >支付宝,社交关系在这次红包大战中起得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社交的胜利
当然,与其片面地评价是哪一方胜利了,倒不如将这场红包大战归结为线上社交关系的胜利,这背后则是线上与线下的社交关系正在走向高度重合和互动。
无论是过去的实体红包,还是如今的虚拟红包,送红包这种行为是基于社交关系这一点是从未改变的。只不过是过去过年收受红包的双方关系可能更加紧密,而虚拟红包本身金额不大以及抢红包行为的娱乐性,让抢红包的双方并不一定是基于强关系,但双方之间的社交关系是必然存在的。
即便是被很多人作为虚拟钱包和在线支付工具的支付宝,它想要参与到这场红包大战当中也需要靠红包口令和图片这样的方式,让这些东西能够在社交网络上传播,尽管这样一种形式被看做是微信 杀下的无奈。
因而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平时用的更多的可能还是支付宝,但到了抢红包这事儿上还是转向了微信支付或者是QQ钱包,其实这原本是可以在支付宝内通过联系人的方式实现的。
反过来,也正是基于社交网络,也让抢红包可以迅速流行开来,人们显然不是因为缺了那几分几角的红包钱而去抢红包,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乐趣,比如和认识的人比较抢到的金额,和群里的其他人比较手速,甚至是文章开头提到的“赛富”。
“真正对人们产生影响的,是那些活生生的、彼此已建立连接关系的人,这些人的行为和外表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克里斯塔基斯曾在《大连接》一书中这样描述这种社交关系对人带来的影响,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这样的影响时,雪球便滚起来了。
游戏的下沉
社交关系对这场红包大战带来的影响或许不止于此,因为春节这场中国人的“迁徙之旅”,抢红包的游戏正在从去年的互联网圈子、白领学生圈子,渗透到三四线城市,甚至影响到我们的父辈母辈。就像我们很难界定当年小米的春节广告为小米在三四线城市获取了多少似乎并不发烧的用户,我们也难界定红包究竟影响了多少三四线城市的人们,又在未来会多大程度上改变他们的在线以及移动支付的习惯,但我们相信抢红包游戏的下沉正在发挥着它的影响和作用。
手Q红包有些让人感到意外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微信的风头让我们一时之间忘记了腾讯还有QQ这样一个月活跃5亿以上的庞然大物。但事实上,正是QQ在三四线城市沉淀的社交关系网,让极其依赖于社交网络的红包更多地由QQ发出,因为在这些地方,真的还有很多人并不习惯于微信,抑或是他们的线下的社交关系网还没有迁移到微信上去。总而言之,QQ用的人很多,红包玩的人很多,在三四线城市,这个春节中这一切就成了用手Q红包的人很多。
其实无论他们用的是微信支付也好,支付宝也罢,抑或是QQ钱包,似乎从大的角度来讲,这种变化都是好的,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移动支付。有一个未经证实的数据曾说微信红包促使超过两亿人绑定了微信支付的银行卡,这个数字或许有些偏大,但因为红包而开始尝试并信任移动支付的人确实越来越多,当然这种信任显得更为重要。
入口的争夺
正如同当初的打车大战,如今的外卖补贴大战一样,简单粗暴的补贴和实惠对于价格敏感型的中国用户来说要有效得多。看似并不大的红包也是如此,这一切的背后则是对移动支付入口的争夺。正如前面所说的,这个入口一旦建立起来,信任本身就会构筑一个不算低的壁垒,随之形成的习惯更是如此。
尽管在整个O2O环节当中,千千万万的线下商户或许才是更直接的入口,但地推的复杂程度和高成本决定了,移动支付显然才是互联网公司们能够撬动的那个点。
有人将支付宝红包比作了对当初微信珍珠港事件一般推出微信红包的回应,尽管这个回应看上去并不算特别及时,但早早放出的阵势,以及每天10点钟人们疯狂点击屏幕的样子着实让腾讯感到有些头痛,因而也便倒逼出了微信和手Q两个腾讯系的移动端王牌都参与到了这场红包大战当中。
将时间向前回拨一年,如果那个“无心插柳搞出微信红包来的”故事属实,或许手Q也并不会参与其中,或者说放在一年前,即便是手Q同时也推出了红包功能,在普及率不高的情况下可能也并不会有好的效果,但由于各种条件的成熟,这场红包大战最终成了三国演义,而手Q也成了一个小黑马。
但正如总会新的热点吸引人们的关注一样,用户大概也并不会始终对红包保持着高热情,这也似乎是大多数因群体而发生的事件的共性。红包终归只是一个娱乐性更重一些的东西,寄希望于借此扭转市场格局显然并不现实。
更何况,就如同曾经的我们最终还是会长大,会不再从长辈那里领到压岁钱,一直到我们给我们的晚辈们准备红包。一切如同轮回一般,就如同我们在几年前在微博流行时不曾预见到微信的横空出世,我们一样也不知道在未来还会有什么新的玩法出现。
(微信公众号:kexuedefan)
本文首发于百度百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