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近几年来被最多提及的一个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今晚22:42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财经周刊》关注为劳动者创新,评论内容提前精彩呈现。
今年春节期间,在朋友圈或者微博中,您可能看过这张照片,两名环卫工人举着心愿卡,上面写着:“年轻人,少放点鞭炮!让我老伴早点回家过年!”
其实今年拿北京来说,大家还是比较克制,7天长假产生了烟花爆竹残屑60吨,比去年减少了整整30吨。当然扫起来依然很不容易。环卫工人不仅工作辛苦,而且危险,垃圾中的玻璃瓶、铁钉、甚至化学物质,都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而常常他们带的是这样的手套。看了这些,我在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不能更多的瞄准这些劳动者?
比较一下,在美国华盛顿,环卫工人身上背着一个鼓风机,不是用扫的而是用吹,将落叶和碎纸吹成一堆堆的积起来,再由专车收走。
再看看这个德国的大家伙,除草,剪枝,扫死角,绕障碍,擦路牌,完全是十项全能。
当然,并不是说欧美国家的环卫工人就不用扫帚簸箕了,而是说,我们身边还有相当多的劳动者仍旧拿着原始的工具在劳作,之所以环卫工的心愿是让大家少放点鞭炮,也是因为劳动工具效率太低,在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的今天,这不得不引人深思,这也是我最近读到青年企业家协会皮钧写的文章受到的启发,他说现在的创新更多的服务于享乐者。
在互联网思维的今天,我身边也有非常多的朋友在创业, 如果到中关村(10.34, 0.00, 0.00%)创业一条街去看看,大家谈得最多、最起劲的是年轻用户的娱乐、学习、社交这几个需求,不少80、90后创业者会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研究让大家玩游戏玩得更开心、吃的更美味、用的更便捷的创业项目,不管是雕爷牛腩、还是黄太吉煎饼,或者是新出炉的创业电商,很多创业项目都瞄准了这些方面,其实舒适、快捷、方便的满足大家生活需求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一定也要看到,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创新的出发点是为劳动者。
举个例子。咱们常说技多不压身,中国人有可能是世界上平均切菜水平最精湛的民族了,我个人曾经因为图新鲜图酷炫,买过国外发明的切菜神器,虽然这些工具对我来说用起来还不如一把菜刀方便,但是这套工具做的实在精致无比,十六合一,没有你想不到的功能,还是可以帮助很多人省时省力的做好一桌饭菜。
其实像苹果,微软[微博],谷歌[微博]这些成功的企业,他们最开始的出发点本身并不只是享乐,而是通过技术提高劳动的效率。更进一步讲,为劳动者而创新,劳动者会终生感激!为劳动者创新其实并不是情怀和口号,它确实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也许能真正改变你我的生活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