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度炙手可热、风光无限的火车票代售点,在今年春运却已然风光不再。近日,乌鲁木齐、重庆、成都等地方媒体相继刊登了火车票代售点遇冷的报道,代售点前人头攒动的“抢票族”不见了,在一些地方其售票量甚至降到历史同期最低水平。
从1998年第一个火车票代售点诞生,到遍布大街小巷、县城乡镇的代售点每逢节假日门庭若市的盛景,再到如今 “门庭冷落鞍马稀” 的“惨淡经营”,火车票代售点由盛转衰,其背后有何深层次的原因呢?
作为运输行业的主力军,铁路的售票一直备受关注。以前,火车票只在火车站售票厅出售,地点集中,方式单一,逢年过节千军万马拥向火车站,售票厅里人山人海、彻夜排队的现象屡见不鲜,购票者自是焦虑无助,售票方同样焦头烂额。火车票代售点的出现,于民众来说多了一条购票渠道,于火车站而言则起到了分流减压的作用。代售点的出现,也让火车票售票厅离老百姓的家门口更近了一步,顺应了时代的进步和民众的需求,其取得长足发展和迅速扩张自然不足为奇。
科技的进步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设备走进千家万户,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互联网正以欣欣向荣的势态,广泛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涉及学习、娱乐、投资、购物、求职、医疗等各个方面,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时过境迁,铁路的售票方式日趋多元化,在互联网应用的大潮之下,铁路网络售票应运而生。网络售票方式的出现,是铁路售票服务的又一次突破。没有了时空的限制,购票者甚至可以足不出户拿到车票,便捷度大大上升;“自助”式的售票方式可以减少售票窗口人力、物力的投入,让售票组织得以优化。从2011年底的初次“试水”,网络售票占比一路扶摇直上,到2014年9月18日,铁路单日售票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39.9万张,其中互联网售票比例高达61.2%。此消彼长之下,火车票代售点日渐式微。
火车票代售点之盛衰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也同样见证了铁路的革新。网络售票自一问世就广受质疑,吐槽之声不绝于耳——一方面因为其本身技术不够成熟,各方面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或许来自于人们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过程。经历售票高峰期的一次次崩溃,面对网友们的铺天盖地的“口水”,从软硬件设施升级改造到预售期的延长,从网站自动刷新功能的实现到上门送票服务的推出,在不断地升级和完善中,网络售票从当初的“丑小鸭”蜕变为网友们的“新宠”。
当你从12306网站纵享网购车票的体验、坐等车票上门之时,在感叹于互联网之魔力的同时,是否会想起当初12306客服中心为缓解员工压力设置的“发泄墙”?(文/李研宇)
声明:凡注明"来源:华声在线"均系华声在线原创作品,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