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中国的团购市场被点燃了,不管你把它视为“CToB”下的预售模式,还是广告推广的一种新方式,其背后的本质,就是当下最流行的“分享经济”。商家通过大量采购来降低成本,从而让利给消费者,实现共享经济下的“双赢”局面。
[摘要]
投资要点:
今天总理的答记者问,使得“互联网+”再度成为最热关键词,比起之前“风口”的缥缈不定,“互联网+”显然更加落地,背后蕴含着的是O2O在各个领域的巨大机会。作为旅游研究笔记,我们本该在这期写上“互联网+旅游”,可是很显然资本市场这次走在了政策的前面,有关在线旅游和旅游O2O的报告,我们已经出过太多太多(专题报告可参见我们去年发布的《变局催生机遇,融合创造价值》以及一系列的后续跟踪报告),所以此次打算换一个思路,写点更有意思的生活服务O2O。
肯定有人要困惑,这不是旅游研究笔记吗,难不成改了生活服务研究笔记?其实不然,旅游本身就是异地化的生活服务,史蒂芬威廉姆斯在《旅游休闲》(2006年第一版,B00114JFZ0)中曾经提到,旅行只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态,却不会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在本地生活中所需要的吃、住、行、购、玩,到了异地该怎么用还怎么用,这个从各种生活服务app逐渐渗透至旅游行业、而旅游行业app开始涉足生活服务也足以验证,那么这期,就让我们来看看“吃、玩、住、行”的O2O。
生活服务平台大多是从本地服务做起的,相较于异地服务天然的信息不对称性(所以互联网的冲击会更明显),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小城镇中,其信息的流动更加顺畅、而试错成本又相对较低,消费者对于价格要远比信息更加敏感。这就好比,如果我生活在诺大的北京城,从西直门到朝阳门请客户吃顿饭,考虑到交通、等位等多种成本,大多数是点评上查了再预订,对于信息的依赖要远远大于价格优惠,但如果生活在一个小城市,哪个犄角旮旯里有什么好吃的,几乎不需要上大众点评上去查找,就算到了饭店,发现这家不好吃,换一家就是,这个时候,价格就成了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在2010年,中国的团购市场被点燃了,不管你把它视为“CToB”下的预售模式,还是广告推广的一种新方式,其背后的本质,就是当下最流行的“分享经济”。如果在小交通中的分享可以体现在Uber中的“拼车”的话,那么在餐饮领域,团购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拼饭”。商家通过大量采购来降低成本,从而让利给消费者,实现共享经济下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