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意味着什么?
爱立信说,这是一片充满希望,尚未被发现的未来。
1
在本届世界通信大会(MWC)上,有100多年历史的通信设备巨头爱立信,以"开辟数字世界新天地(A new day at the digital frontier)"作为了自己的主题。
这也是整个通信设备行业的心声。
过去15年来,依托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全球手机用户从2002年的10亿增长至71亿(截止2015年底),互联网用户从2002年的5亿增长至34亿(截止2016年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更已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然而,通信设备业自身,却并未享受到这一增长红利。
自2000年以来,大规模建网的黄金时代就一去不返,全球通信设备业市场也停滞不前,长期受困于1300亿美金瓶颈,各家公司只能在存量争夺中此消彼长,或转向企业市场、消费市场等领域另拓市场。
厮杀至今,无数曾经吒咤一时的巨头,都已经倒闭、转向或被人吞并,仅存爱立信、华为、中兴和诺基亚4家公司继续争夺下半场。
然而,5G的到来,却为行业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
如果说,过去30年来,是消费级需求和手机驱动了通信行业的增长,那么未来30年,行业级需求和海量的智能设备,将成为通信行业新的驱动力。
依托5G、物联网、大数据、云/雾计算和人工智能乃至更多科技的发展,整个ICT行业都在全面融合。
无论是普通消费者,是专业用户;无论是工厂,还是商店;无论是电力,还是交通,所有行业和用户的需求,都不再是单一的硬件、软件应用或是通信服务,而是"云+端+服务"的完整体验。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转折。以此为界,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而5G,正是新时代下,整个生态系统的神经中枢。
也正是产业的融合大势,彻底打开了困扰通信设备厂商的市场天花板,巨头们可以跨出电信市场,借助融合大势,向更广阔的行业市场发起冲击。
天高任鸟飞。
一个有关的例子是,从3年前开始,爱立信就与重型商用车公司斯堪尼亚(Scania)合作,将互联功能整合到该公司的25万辆车上,以此实时掌握每辆车的各种动态信息:比如车的位置,剩余的载货量等数据,然后通过智能的车队管理系统,来预测和管理车辆的保养维修、运行路线、仓库服务等等细节。
过去,欧洲的卡车一般都只能实现60%的载货率,有40%的载货能力都被浪费掉了。但通过与爱立信的合作,斯堪尼亚公司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不断改善自己的运营效率与业绩。
在2014年,斯堪尼亚公司有1%的收入直接或间接仰赖这些智能车型;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已变成5%;而斯堪尼亚公司首席执行官Henrik Henriksson预计,今年这个数字将提高到8%~10%。
这只是信息化大潮的一个微小缩影。市场调研机构IHS发布的最新5G经济报告预测,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2.3万亿美元经济产出。而这个庞大的市场,绝大部分都将在通信以外的行业领域中产生。
2
市场越广阔,技术的难度越高。在5G时代,网络不但连接每一个人,还要连接各种设备,并与各种行业应用深入结合,这让5G的需求场景空前复杂。
在2015年,ITU进行了明确定义,将5G大体划分为三类典型应用场景:一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二是大连接物联网(mMTC),三是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
其中,eMBB主要用于提升VR、超高清视频等移动宽带业务的用户体验;mMTC主要用于智能电表等大规模物联网;uRLLC则用于支撑无人汽车、工业互联网等对网络时延和可靠性要求更高的业务。
但即使是5G,也难以同时满足以上所有场景的需求。
所以,网络切片成为了5G核心网最基本,也最关键的需求之一。
5G时代的网络切片,是一个"按需定制"的网络。它让运营商可以将公共网络划分为不同的专用虚拟网络,并为其分配合适的资源,最终针对不同的用户和产品应用,提供与之匹配的总体功能和服务参数。
比如,用户要看VR直播,必须有非常高的带宽,才能流畅不卡顿--在对应的切片网络中,5G的峰值速率能提升达到10Gb。
比如,智能电表的抄表,每个月只需要传输一次数据,对网络速率和时延都没有要求,但一个小区就需要同时抄成千上万个电表--在对应的切片网络中,5G能在1平方公里接入100万台智能设备。
比如,无人汽车则需要极为可靠、高速的网络连接,才能保证行驶安全--在对应的切片网络中,5G的网络时延能缩短到1毫秒,甚至更低。
为了实现这样的网络切片,5G只能采取与4G不同的方式,以云技术来构建自己的核心网络的大部分设计和功能,最终实现整个网络的云化。
这也是当前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运营支撑系统(OSS)和业务支撑系统(BSS)越来越重要的原因。
而爱立信集团副总裁兼网络产品负责人THOMAS NORéN表示,爱立信是全世界第一家在核心网侧为5G做好准备的厂商。
此前,早在2015年7月,爱立信就与韩国电信(SKT)共同开展了5G网络切片试验,为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大规模物联网以及企业解决方案等业务优化,创建了专门的网络切片。
一年之后,爱立信进一步引入5G漫游联合网络切片技术,联手韩国电信和德国电信,在2016年7月共同创建并演示了全球首个跨洲际的5G试验网。
通过这一技术,不同运营商达成协议后,可以彼此开放网络,托管合作伙伴服务,从而让用户在漫游到其他运营商网络时,依然可以获得完全一致的网络切片体验。
当然,三方的网络切片漫游试验只是一个开始。
对全球运营商来说,完成IAAS层的云化之后,SAAS和PAAS层的云化都还在路上,在通往5G规模商用的过程中,更多应用场景驱动下的网络技术,将不断走向发展完善。
3
现在,新时代的序幕还没有真正拉开。
按照ITU的时间表,5G标准将在2020年完成制定。3GPP的时间表虽然进度快一些,但也是2018年下半年完成5G标准道首个版本,2019年底完成满足ITU要求的5G标准完整版本。
而被视为5G重要补充,并将通过5G频段进行传输,与5G深度融合的下一代无线局域网(IEEE802.11ax),也要2019年初才能完成标准制定。
考虑到建网和终端开发,5G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商用,要到2020年才会成为现实。
但事实上,所有人都已经提前抢跑。
比如Verizon,它计划2017年在部分城市商用5G。韩国电信(KT)也计划于2017年9月前完成其5G网络的部署,以为将于2018年召开的平昌冬奥会提供5G服务。
就在2月27日,包括运营商、设备厂商在内的多家企业共同宣布,将对加速5G新空口(5G NR)标准化进程的新提案表示支持。
新提案建议完成非独立5G新空口(Non-Standalone 5G NR)的规范文件,将前向兼容性作为关键的设计原则,利用现有的LTE无线和演进分组核心网络,提供移动性管理和网络覆盖,并增添了全新5G无线接入载波。
如果在3月初的下一次3GPP RAN全体会议中,这一提案获得通过,那么,5G新空口的大规模试验和部署的预期时间表,就能从2020年提前到2019年。
"5G技术不再只是一个热门话题,它正在逐渐成为事实。"爱立信总裁兼CEO鲍毅康(B?rje Ekholm)说。
更重要的是,5G的部分技术和设备,可以放到4G阶段提前部署,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比如,中兴通讯拿下2016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两项大奖的Pre5G,在2016年底已有30个国家的超过40张网络部署。
华为则以"5G技术4G化"和"4G网络5G化"的思路,主推"4.5G",并计划在2017年底前承建超过120张"4.5G"商用网络。
爱立信也进行了自己的部署。
2016年6月,爱立信推出了全球首个5G NR无线设备AIR 6468。它支持64收发天线的大规模MIMO和MU-MIMO等5G技术,更内嵌了爱立信的5G插件(Plug-Ins)软件模块,从而将Massive MIMO Plug-In、Multi-User MIMO Plug-In、RAN Virtualization Plug-In、Intelligent Connectivity Plug-In和Latency Reduction Plug-In等关键5G技术概念,全面引入到了现有的蜂窝网络之中。
这意味着,AIR 6468不但能全面提升运营商的LTE网络性能,而且在5G空口标准确定后,可以不更换现有设备,就通过软件升级方式平滑过渡到5G。
在此之前,爱立信已帮助澳洲电信提前部署了4×4 MIMO,包括载波聚合、高阶调制,爱立信独创的极简载波等很多用于下一代网络的新技术。
在此基础上,爱立信于今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前夕,率先推出了完整覆盖核心网、传输网和无线接入、以及数字支撑系统、转型服务和安全系统等组合的端到端5G商用化产品。
无线接入层面,它在AIR 6468的基础上,扩展了对于中频和高频的支持,多天线技术也从64收发提升到512收发,可以应用于所有的频率范围。
在传输侧,它也支持下一代前传标准eCPRI,较之前的cPRI标准能,能实现5到10倍的前传能力提升。这也是目前业界唯一支持eCPRI标准的商用产品。
同样,此次推出的端到端产品,也支持软件更新式的平滑升级。
4
无论是网络切片、还是5G Plug-Ins,都只是爱立信5G技术积累的冰山一角。
此前,作为是5G核心专利的领导者之一,爱立信与全球30家运营商、多所大学和行业合作伙伴签署了5G合作备忘录,并开展深入合作,在3GPP的5G核心专利贡献中也拥有较大占比。
刚过去的2016年里,爱立信更在5G领域迅速推进,主要动作包括:
(1)推出全球首个5G NR无线基站
(2)推出5G插件
(3)携手韩国电信(SKT)与宝马公司,进行了首个多车5G试验
(4)携手中国移动展示了5G无人机技术
(5)与德国跨行业联盟启动了5G高速公路项目
(6)与高通和韩国电讯(SKT)合作开展5G NR试验,加快5G大规模部署
(7)携手伦敦国王学院展示5G触觉机器人手术
而在本次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爱立信又有了以下5G进展:
(1)在业内率先推出完整的端到端5G商用化产品
(2)携手中国移动,利用网络切片联合开发并演示5G智能工厂原型
(3)携手Orange和标致集团,在法国开展了车联网的高级应用外场测试
(4)携手VERIZON,在全美范围内测试5G业务
(5)携手伦敦国王学院,进行了远程医生触觉手套的5G业务展示
(6)携手西班牙电信,进行了远程汽车遥控驾驶的5G业务展示
(7)携手IBM,推出用于未来5G基站的紧凑型硅基毫米波相控阵列集成电路
(8)联袂英国电信,通过5G for Europe核心网络,将5G在欧洲投入实际应用
显然,面对扑面而来的5G浪潮,爱立信已经准备就位,它在这个领域的积累和拓展,超出了外界的预期和想象。
当然,随着5G的大规模部署进入快车道,华为、中兴、诺基亚、高通、英特尔等各个领域的巨头,也都在加紧部署5G,争抢5G先机。
在这个面向未来的战场上,市场更广阔,但玩家更多,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正如爱立信总裁兼CEO鲍毅康(Borje Ekholm)所说,未来的愿景正在逐渐成型。虽然还没有在商业上大规模部署,但虚拟化、云技术、5G和物联网都正在成为现实,并产生巨大的势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它都既是压力,又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