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发表文章称,虽然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箱系列设备是不错的产品,实惠好用,但因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原因,它在中国永远不会达到可观的市场份额。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上个月我们访问旧金山,向数百名狂热的爱好者展示我们的年度硬件趋势报告时,我对购买亚马逊的Alexa产品感到兴奋。花了大约50美元买到的Echo Dot看起来小巧玲珑,价格实惠,可能也很好用。不幸的是在回香港的路上,我在旧金山国际机场航站楼的电子产品商店都没有看到它。那时,我看到了一台百思买自动售货机,在消音耳机和最新的面部毛发修剪器旁边显示一台Echo Dot。我立刻刷了一下信用卡,于是,它是我的了。
从那以后,Alexa和我一直相处融洽:我设法让它在香港工作(需要几个步骤),它为我播放音乐(通过Spotify会员服务)、设置闹钟、督促我锻炼、告诉我时间、天气,偶尔还播报几条与猫有关的信息。这是一款不错的产品,我是一个快乐的顾客。
然而,它在中国永远不会达到可观的市场份额。我会告诉你为什么:
1、硬件没那么难
亚马逊做的很好,但由于软件来自第三方使用,所以,硬件只是一种载体。也许亚马逊认为只需等待水到渠成——因此,他们已经卖出了大约1500万套Alexa设备——但现在,中国的品牌厂商也在制造Alexa设备:联想生产出了Alexa音箱,华为制造出可支持Alexa的智能手机,而且,质量都很不错,也许更好,或者更便宜。从那时起,一场关于商品价格的竞争就开始了:如果有人想出如何从服务中赚钱,他们可以(像游戏机制造商或电信公司一样)放弃利润,免费赠送产品。
2. 中国正在开发自己的软件
谷歌的AlphaGo可能击败了世界冠军——中国的 洁,但人工智能的游戏并不是结束。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活跃市场。事实表明:几乎所有大型科技公司都计划打造自己的中文智能语音助手。阿里巴巴发布了天猫精灵(Tmall Genie),百度与创业公司iNemo合作,腾讯推出了自己的Qrobot,京东(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价值60亿美元的电子商务巨头)与科大讯飞(iFlyTek,一家在深圳上市的中国语音技术专家)合作开发了叮咚音箱,就连小米公司也为孩子们推出了一款名为“米兔智能故事机”的产品。与其同时,其他几家语音公司也筹集了相当多的资金:出门问问(Mobvoi)筹集了2.52亿美元,芋头科技(Rokid)则以4.5亿美元的估值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这些都不是小数目。
青岛亿联客(Yeelight)公司是中国的一家智能照明企业,得到过HAX和小米的投资支持。其联合创始人姜兆宁(Eric Jiang)表示:“到2017年底,中国将会有几十种类似Echo的产品,这可能有助于智能家居设备的普及。”
与此同时,如果说亚马逊还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16年,出门问问公司已通过成功宣传TicWatch 2在Kickstarter上众筹融资200万美元,并对美国市场进行了调查。自那以后,他们成功地推出了这款产品,并发起了第二次众筹,目前募集的资金已经超过了其融资目标10倍。百度的阿波罗平台(Apollo Platform)专注于自动驾驶汽车,吸引了十几家中国汽车制造商(是的,中国有很多汽车制造商,他们甚至拥有像沃尔沃、伦敦出租车公司和MG这样的品牌)以及超过30个世界级合作伙伴,如博世、英特尔和英伟达公司。
声音是人工智能的冰山一角
尽管这一切听起来像是一堆仿造的小玩意,但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我们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因为中国正在秀AI肌肉。在专利申请和专家数量方面,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如果不能培养足够的人才,中国的研究中心、大学和科技公司将会从国外招聘人才。未来10年,人工智能也将在更广泛的行业占据尖端地位。人工智能专家、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说,“中国对英语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但外界对中国的了解并非如此。”
这一优势能否帮助中国在超越国界的新兴产品类别中占据主导地位依然尚未可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像亚马逊这样的外国公司将不得不更新他们的战略,以便在中国的地盘上立足。我问Alexa,她是否认为亚马逊能在中国赢得胜利。她的回答是:“对不起,我不确定。”(杨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