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29日),世界上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
当我们用手机买买买的时候,不知道您有没有忧虑过安全问题。虽然传统的手机通讯都有算法加密做保障,但这份保障只能说是暂时安全。随着计算设备性能的提高,任何加密算法都有可能被破解,信息泄露和被截获监听都只是时间问题。
而量子通信,是目前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利用“量子叠加态”的特性,一旦在传输过程中,量子被“非法”观测,量子态会瞬间发生改变,窃听不仅无法得逞,窃听行为也会随之曝光。
而促使量子通信走出实验室、打开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的大门,一直是近年来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也在金融、政务、国防等领域被寄予极高的期待。地面上“京沪干线”的正式开通,与太空中的“墨子号”量子卫星形成了天地链路。我们国家不仅构建出了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出行,而且还成功实现了跨越洲际的量子保密通信。这一领先世界的成就是如何达成的?量子通信何时能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昨天下午,在位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的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北京控制中心暨星地一体管控枢纽,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宣布“京沪干线”正式开通。随后,白春礼启动量子加密视频会议系统,当系统连接上合肥分会场时,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位于合肥分会场的科研人员以及安徽省省长李国英。
李国英:白院长好!
白春礼:李省长好,感谢你们对京沪干线项目建设,以及长期以来对中国科大等中科院在皖机构的建设发展所给予的大力支持。
李国英:我省正在高标准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并将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建设列为全省科技创新的“一号工程”。预祝京沪干线项目取得更大成功。
在通过量子加密视频会议系统分别与济南、上海、新疆南山等分会场对话后,白春礼在现场通过“墨子号”量子卫星与奥地利地面站的卫星量子通信,与奥地利科学院院长Anton Zeilinger教授进行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视频通话。
在通话中,Zeilinger院长向我国科学家近期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卓越成果表示祝贺,也对进一步加强两国在量子领域的深度合作提出了希望,同时表达了对中国即将到来的国庆节日的衷心祝贺。
“京沪干线”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告诉记者,通过“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兴隆地面站与“京沪干线”北京上地中继接入点的连接,真正打通了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的链路。
潘建伟院士介绍,量子卫星可以在飞过北京的时候,和兴隆站进行量子密钥分发,在飞跃南山的时候,又可以和乌鲁木齐的南山站实现量子的密钥分发。以卫星作为可信中继,可以实现遥远地点的秘钥分发。
目前,这条“京沪干线”已实现北京、上海、济南、合肥、乌鲁木齐南山地面站和奥地利科学院共6个点间的洲际量子通信视频会议。交通银行京沪间远程企业网银用户的量子保密通信实时交易,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京沪异地数据的量子加密传输和灾备,阿里征信数据的异地加密传输以及量子加密流媒体视频点播等都在现场作了应用示范。
潘建伟说:“当时我们考虑,两个城域网建完,下一步怎么用呢?我们觉得仅仅作为测试太可惜了,所以就征集了很多用户的需求,比如银行有没有需要,结果发现大家都有需要,有需要他们就能提出具体的需求,我们就按照他们的需求和我们技术发展的需要(去做)。这条线其实是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做‘到底行不行’,就叫做‘技术验证’,如果万一我们成功了,下一步就叫‘应用示范’。”
白春礼指出,中国初步形成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未来将以此为基础,推动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国防、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最终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联网。这不仅成功保持了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的国际领先地位,也为进一步星地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的建设以及量子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秘的量子通信何时才能“飞入百姓家”,让普通用户也能够够享受量子保密通信带来的安全和放心?潘建伟说,这正是团队未来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尽快把(接入)成本降下来,我们希望在国家的支持下,由中科院牵头在全国建立多横多纵的网络,以后你可以买密钥什么的,手机上都可以用上了。到这个程度,我觉得得要十年,或者更长一点,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