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萍
江西省修水县7日凌晨5时10分许发生火灾致1人死亡,群众多次拨打119无法接通。5时40分,接到群众当面报警后,消防大队赶赴现场扑救。3小时后,大火被彻底扑灭。修水县有关部门回应称,火灾发生前两小时,县城一处井盖内通信光缆被损毁,造成附近区域包括县公安局通信中断,119无法正常接受报警。(6月9日《南方都市报》)
笔者想问,从井盖内通信光缆被损毁到火灾发生之间经历了2个小时,这两个小时中,消防大队是否知道自己的接警电话接不通打不出去?如果知道,是否采取了措施,制定了应急方案,因为没有人能保证在通讯不畅期间会没有火情;如果不知道,那笔者又想问,值班人员都在做什么?是否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对自身通讯设备做了全面检查,对电话故障是否进行了申报?
生活中一些灾害的发生都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料性,没有人能保证某个时间段不会发生意外,作为消防大队和公安局这样的警戒力量,更应该具有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责任意识,没接到电话,没收到信息不能成为不作为和推卸责任的借口,甚至应该思考,在电话故障,通讯不畅的时候,我们是否具备其他接警方式,第二套、第三套方案,消防大队存在的意义在于救火救灾,而不是坐等救火救灾,信息化时代确实为人们带来了各种便利和快捷,但不能成为我们可以依靠的唯一方式,在得知通讯不畅的时刻,或者其他特殊时刻,是否应该通过增加人员巡查等方式来应对突发事件,要知道,在这个社会中,人远比机器要灵活机动,这是我们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在媒体上我们随处可见“部门联动机制”,究竟什么叫部门联动,在通讯光缆被损毁的时候,通讯部门是否及时与受到影响的片区内单位进行了联系,做了应急处置,搭建了临时通道,尤其是这条光缆涉及到了消防、公安多个重要部门的情况下,各部门之间是否具备相应的危机意识,是否具备相应的联动措施,这是我们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119是火警的符号,多年来,在人们的印象中根深蒂固,就像110一样,但符号越深刻,人们对其他方式的依赖就越弱化,这种弱化在某种特殊时刻未必是件好事,所以作为普罗大众,我们要常思之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是否应该灵活的选择其他方式,请与家住消防大队附近的亲戚朋友联系帮忙报警,或者与附近的街道、居委会联系帮忙报警,以最节省时间的方式达到处置灾情的目的,这是我们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思考的第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