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如今找工作除了上应届生网、大街网等求职类门户网站,新兴的职场社交软件也进入了求职者的视野。
国内首款职场人脉应用的“脉脉”,打出了基于社交二度关系的算法,为求职者推荐工作。而作为国外职场垂直领域社交软件的鼻祖,LinkedIn今年年初也正式入驻中国,上线简体中文版本”领英”。如何快速本土化,迎合中国用户的口味成为了LinkedIn的当务之急。
●南方日报记者 彭琳
“脉脉”:
利用社交二度关系推荐工作
创立“脉脉”之前,CEO林凡曾在大街网和搜狗工作。他说,搜狗的算法加上大街网的社交思维,让APP可以帮助用户管理和发掘出自己的人脉,“脉脉就是在这个思路下诞生的”。
从技术层面来说,“脉脉”就是将用户的微博数据与手机通讯录整合,描绘出用户真实的社交图谱。然后,“脉脉”通过算法匹配出用户的一度人脉和二度人脉。它有区别于其同类的招聘应用,“脉脉”的关系是根据你现有的人脉二度深入开发。
记者了解到,用户可以编辑自己的职业背景、标签和求职状态,其中求职状态包括准备跳槽、观望、不考虑新机会等等。因此,职位供给和需求可以在一个真实的社交圈子中被检索和匹配。
作为国内首款职场人脉应用,“脉脉”于去年10月正式上线,半年来就取得了累计400亿条人脉关系,2亿张个人名片,80万职场圈子的数据。
现在的“脉脉”,经过半年的发展,其内在逻辑已经相对清晰。首先,通过清晰的关系链找到靠谱的朋友。在“脉脉”设计的添加好友过程中,你除了可以知道对方的情况,还可清晰地了解到与你的关系链。
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准的算法找到帮你的朋友。目前“脉脉”30万用户中,约10%-20%是HR。林凡透露,“脉脉”中的数据量远不是表面看到的八卦新闻和个人动态,更多海量的数据是HR与应聘者的对话。“如果你想在‘脉脉’上找到解决问题的人,可以通过人脉推荐、公司、学校、职位等不同维度进行查找。”
随后,在“脉脉”发布的新版本中,招聘者发布职位信息后,不仅可以邀请好友代为传播,也可以让好友直接参与候选人过滤和推荐。
比如,招聘者发布一个职位,选择一组好友作为中间人,这时可以清楚看到该好友背后的候选人名单。中间人收到通知,从自己的候选人名单里找出合适人选,向对方发出邀请。如果对方已经安装了“脉脉”会收到App私信,如果未安装,推荐信息将出现在他最近一条微博的评论里。最后,候选人点击微博链接,将跳转到职位的详情页。
目前的功能还只是雏形,“脉脉”正在尝试从多个方面做出优化。比如站在招聘者角度,眼下只能看到中间人的候选人列表,而不能直接对候选人做定向邀请,这导致中间人需要对全部候选人做筛选。
据“脉脉”团队表示,他们并不打算做“人人猎头”式的经济激励,未来维系整套生态系统平衡的将是一个类似“人品”的指标。如果该方案成型,等于将用户的信用和口碑量化沉淀在社交圈子中,发挥个人信用账户的作用。
至于盈利模式,林凡直言,现在LinkedIn已经有很多现成的商业模式,未来“脉脉”都可以尝试。基于本土市场的采购供应、投资融资、甚至相亲、找律师医生保姆都可以进行尝试。
职场社交巨头LinkedIn如何本土化?
包括“脉脉”在类的很多国内软件,都是在模仿国外做职场垂直领域的巨头—Linkedin。
2014年年初的时候,LinkedIn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同红杉及宽带资本联手(合资)进军中国,并且针对中国地区上线LinkedIn简体中文Beta版,中文名称“领英”。同时任命沈博阳为中国区总裁,沈博阳曾先后担任Google中国商务拓展部负责人、工程部门经理、糯米创始人兼CEO,人人网副总裁。
沈博阳在邮件中表示,“LinkedIn的使命是连接全球职场人士,中国拥有占全球20%的职场人士,建立与他们的密切连接,LinkedIn才能真正实现其使命。”
在2014GMIC大会上,沈博阳也曾经有过分享,“LinkedIn的愿景是给全球的职场人士创造商业机会,进而创建首个经济图谱。什么是经济图谱?当所有人脉、商业机会、经济资源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经济图谱,LinkedIn 想做的事是把这个经济图谱数字化,然后让它流向世界上有需求的地方和人群。”
10年前LinkedIn成立,将求职者与招聘者联系起来,去年该公司净利润增长1/4,达到2680万美元。
对于中国区的发展,LinkedIn采取的策略也简单明了:采用中文作为使用语言,为中国用户提供一个基于全球背景求职的网站。但是这种想法在一开始普遍受到了质疑,不仅是当地的竞争对手,包括那些本身就精通英语的中国专业人士,“这种纯中文版的(LinkedIn)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对于中国使用LkinedIn99%的用户来说,英文都不成问题。”
根据LinkedIn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区500万用户主要集中在全国一线城市。其中,外企人员所占比例甚高,逾50%的用户为经理或经理以上的管理人员,同时超过1/5的用户有留学经历。
除了发布汉化版本,如何快速本土化也成了LinkedIn必须解决的问题。LinkedIn中国总裁沈博阳此前在上海的会议上表示,我们当前在努力打破外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难以成功的魔咒。自从高调发布中文业务以来,LinkedIn新增了100万用户,目前中国网站用户超过500万。但与大街网(2700万)、若邻网(2000万)和天际网(1400万),以及前程无忧和招聘网相比相差很远。
“LinkedIn的使命是连接世界所有专业人才,而中国作为拥有最多专业人才的国度,如果它不能被包含在内,那么LinedIn的使命就应适当调整”,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在来访中国时这样指出。
然而,当考虑到像Wealink、大街网这些掌握了近6亿用户资源的本土网站之后,光靠解决汉化问题显然是不够的,如何获得中国职场人士的认同,如何与中国已经相对成熟的市场同行竞争,成了LinkedIn目前发展中最大的“绊脚石”。
大街网称,在LinkedIn增加100万用户时,他们增加了200万用户。大街网等国内竞争者认同本地化的重要性。他们不确定该公司的西方身份是否能吸引中国互联网用户,很多中国职场人士自豪地称自己是“屌丝”,这与西方专业人士常常表现出雄心勃勃不同。
大街网CEO王秀娟表示,大街网与LinkedIn的模式很类似,但真正的产品和业务却非常不同。大街网满足了80后和90后“屌丝”用户的需求,更注重产品的新鲜度和活泼感需求。而LinkedIn倾向于满足更为谨慎、传统的欧美企业系统用户的需求,他们有着合乎逻辑的社交网络态度,关注点放在有利于用户职业前途。
Forrester Research在北京的分析师王小风表示,LinkedIn在连接其瞄准的中国专业人士上也许做得不够,“他们正式进入中国时取了一个中文名称’领英’,并推出中文版网站,但没什么中国内容”。
纵深
中国职业社交市场进入爆发期
“中国职业社交市场已经历起步期、调整期,2014年起将进入爆发期。”易观国际日前发布报告,认为中国职业社交市场今年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报告中认为,现阶段互联网用户经过了对通用社交网络的追捧,将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娱乐及获取信息,寻求对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系的职业社交网络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外领先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在中国上线,将进一步催化职业社交网站的发展进程。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孙梦子在接受媒体采访表示,中国的职业社交市场是缺少文化底蕴的,国人不太愿意把关系推向外面。LinkedIn首先要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才能在中国真正落地生根。
同时,报告指出,职业社交网站的发展对相关行业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将为网络招聘、网络广告、在线教育等相关领域注入新鲜血液,开辟新渠道,创造新模式。中国职业社交市场与网络广告、在线教育市场,未来将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易观智库首席分析师李智认为,职业社交网站试水在线教育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因为其平台的用户带有职业身份信息,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更精准地做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