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手机若是被当作垃圾般丢弃,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但目前在我国废旧手机是游离于监管之外的,2011年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中没有涵盖手机,使得我国的手机回收处于滞后状态。
最近,有家互联网企业发布了他们一项关于手机的调查结果,发现2011年时中国智能手机更换周期为29个月,到今年,约50%用户换机时间为18个月,20%用户一年之内换手机,而两年之后换机的用户比例降至30%。
人们的手机更换得越来越频繁。而且这种更换节奏还呈现出时间和地区的特点,手机更换高峰出现在下半年,主要集中于双11、圣诞节、新年等节日期间,此时也正值手机等商品促销期,同时秋季手机新品发布也已完成,大量新品手机与手机促销结合,造就了手机用户换机潮。换手机最勤快的是广东用户,这与广东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消费能力较强有关。
的确,不断爆出新亮点的手机产品,让“喜新厌旧”的消费者们欲罢不能,不断掏钱。那更换下来的旧手机呢?不是所有的旧手机都能够被卖掉的。这份调查结果现实,苹果和三星旗舰机型最保值,而相同条件下,其他品牌手机贬值速度较快。尤其是一些国产品牌的手机产品,部分产品的二手回收价格仅百来元,甚至都难找到愿意收购的二手买家,最后这些被淘汰的手机就只能“躺”在家里。
这点我颇有体会,现在家里至少还有三个以上被淘汰的、处理不掉的旧手机呢。如何“归置”它们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相信和我有同样感受的人不在少数。送不掉,卖不掉(收废品的大叔都不愿意要这些老旧手机),那能丢了它们吗?当然不能。
废旧手机若是被当作垃圾般丢弃,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废旧手机零件中含有铅、镉、汞等多种有害物质,若直接丢弃将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一块废旧手机电池的污染强度是普通干电池的100倍,可污染6万升水,如果被丢弃的手机和其他生活垃圾一起被运送到了垃圾焚烧厂,塑料外壳还会产生含氯的有毒物质,甚至是致癌物,手机印刷线路板和外壳都有含溴阻燃剂,产生的有害气体会破坏人体健康,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以及神经、免疫系统问题等。
听起来有点可怕,而且让人觉得不放心的是,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一批)》和《制定和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若干规定》已经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了,但废旧手机一直没有列入国家相关的电子产品管理名录,仍是游离于监管之外的“自由身”,也就是说政府层面目前仍无法对废旧手机的回收进行监督管理。
尽管废旧手机随意丢弃对于环境的危害比较大,但目前在我国废旧手机是游离于监管之外的,2011年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中没有涵盖手机,使得我国的手机回收处于滞后状态。
事实上,废旧手机若是有效处理还是能够变废为宝的。日本一项研究表明,从一吨废弃手机中能提取到150克黄金、100公斤的铜以及3公斤的银。国内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在做废旧手机的回收利用项目了,但仍是极少数。因此近年各界一直有声音,呼吁建立健全废旧手机回收法律法规制度,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引导手机制造商、运营商、经销商、回收商等多方合作来完善回收管理机制。也有人建议对废旧手机回收处理实施经营许可证制度,或是对回收后的废旧手机进行集中管理,等等,这两年的两会上都不乏这样的提案议案。
人们期待这些提案议案能够尽早变为可实践可操作的规范和准则,不过在那之前,我们还是把废旧手机好好搁在家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