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广泛地介入人们的生活中,网络语言也以一种不同于传统语言的方式呈现,并从网上流行进入到网下日常生活中。网络语言因轻松新奇、简单易用,在一定范围内有着广泛的欢迎度和顽强的生命力,但也常因低俗轻佻以及不规范的使用而遭诟病。
“MM、打酱油、杯具……这些流行于网络的词语频频出现在学生的口头上、作文中。”一位初中语文老师曾抱怨说,一些学生在上课、写作文的时候,会使用一些网络语言,网络词语中有一部分会随着时间推移被淘汰,把网络语言当成日常用语的小学生将来在与他人沟通时就可能遇到障碍。
据统计,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亿,其中,10岁到39岁的占到绝大多数。而关于网络语言的非议之声也从未停息。很多网络语言是经过巧妙伪装的粗话、脏话,青少年使用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比如“你妹”这个词,朋友间用大多是开玩笑、无恶意,但这个语言本身的攻击性依然存在。为了纯粹地追求娱乐性和引起关注,如“碉堡了”、“蛋疼”等一些网络用语显得粗俗轻佻。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年轻人最喜欢反传统与颠覆,因此新的词语不断诞生,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保持了语言的鲜活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日前,IT老兵、网络红人、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理事杜红超在“朋友圈”发声,呼吁大家不要使用粗鄙网络词语,“也许很多人都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儿,大家也都习惯了,何必那么在意,但作为一个互联网人,至少要从自己做起,抵制这种网络危机,还大家一个纯净的互联网空间。”网友“幽幽”也留言说,“有些词虽然知道是戏谑,但是真的看得人脸红心跳的,确实该扫荡一下。”
网评】
@西安时评: 赞同抵制,目前很多网络用语太没有底线。
@不跟人玩的猫:支持,不能这样成为习惯。
@六六:真是把粗俗当有趣。
@鑫子0725:的确应该规范一下网络用语了,有些明明听着就不是好意思的词语,在当代人的生活中频繁使用,即便是玩笑也要适可而止不是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难道就是这些网络流行语吗?值得人深思……
@美露爱蓝天:语言这种东西,优胜劣汰,个人觉得无需刻意抵制,对于不太高雅的词汇自己不用即可。
@Jazzmartin:不提倡,不反对,偶尔打趣用几个词,但不可想象天天将这些词挂嘴边的人是何境界?
@悠闲博客:好好传播国学,让大家感受它的韵味与智慧才是正道。禁止有用吗?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