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 王昕
微软给了张亚勤很多,尊重、信任、成长和荣誉,但张亚勤想要的却很少,用他的话来说,“只想自己更忙一点。”他曾经有过改变历史的机遇,那是在2004年;如果比尔还在微软,他可能不会离开微软;搭档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不愿意再扮演那个“和事佬”。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曾经的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和微软却上演了一场略带悲情的离别戏码,在与微软结缘十五载之后,这个深深打着“微软中国”烙印的人,选择撕下自己身上的标签,开始一段新的旅程。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1999年4月,张亚勤说服了妻子汪健,正式举家从美国飞回中国,踏入了由李开复当家的微软中国研究院。熟悉张亚勤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顾家的人,李开复当初为了说服张亚勤回国并加入微软,甚至还带着他参观了北京国际学校,希望能打消他在孩子教育等方面的顾虑。初入微软,张亚勤的工作证号码是78748。
十年后,在一起私下场合,张亚勤与比尔·盖茨开玩笑说:“我加入微软的时候32岁,在微软做了10多年,我的青春都贡献给微软了。”比尔回答道:“我也一样,我的青春贡献给了微软和PC。”
张亚勤一直认为比尔·盖茨是改变自己人生的那个人,1992年两人相识至今,已有22年光景。2008年6月,比尔宣布告别微软,在他家中的告别晚会上,张亚勤和妻子作为“家人”受邀参加,其他亲友还包括了比尔家人、保罗·艾伦、安妮·史蒂文斯(比尔的高中老师)沃伦·巴菲特等,张亚勤一直认为比尔·盖茨是自己的导师、密友和亲人。
如果今天比尔·盖茨还在微软,恐怕念旧的张亚勤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分别;可如今比尔、鲍尔默(微软前任CEO)等故人已纷纷离开,张亚勤走得并不突然。
也许张亚勤永远不会告诉所有人,自己心底曾经最兴奋和留恋的日子,但2004年相信是他最难忘怀的,张亚勤将那段时光称为“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时,踌躇满志的张亚勤刚刚接过时任CEO史蒂夫·鲍尔默抛过来的“烫手山芋”,回到美国西雅图旁的小城雷德蒙,负责整个微软最棘手的工作——微软移动及嵌入式部门,带着近千人的团队猛攻移动通信市场。
2004年的一天,张亚勤向4万名美国微软员工发了一 电邮,号召大家都来使用“微软牌手机”。第一天他就收到了700多 回信,邮箱都被挤爆了。当时的张亚勤心中涌动着创业激情和豪气,虽然面对塞班、Palm、黑莓等挑战伙伴,但当时的微软仍然站在潮头浪尖,睥睨业界。
如果没有之后的一连串变故,也许张亚勤的人生将就此改变,更美妙的畅想是,当今世界的移动通信格局将就此改变——一个强大的、移动的微软,岂还会容得下苹果和谷歌?
改变一切的是李开复的跳槽。2005年7月,微软中国的明星人物李开复去往谷歌,这让微软这家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难以接受,甚至不惜与李开复和谷歌对簿公堂。而当时的张亚勤被迫与李开复站在两个阵营,他人生第一次扮演了救火队员的角色。当时张亚勤从美国赶回国内,和时任微软大中国区CEO陈永正共同负责微软在华事务,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张陈双核”领导下,微软中国顺风顺水。
第二次变故发生在2007年9月,陈永正辞去了任职4年之久的首席执行官一职。关键时刻,张亚勤不得不再次披挂上阵,担负了救火队员。直至2008年11月,原摩托罗拉亚太区总裁梁念坚被任命为微软大中国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微软中国才再次回归“双核”。2012年,梁念坚又离职而去,英国区高管贺乐赋(Ralph Haupter)从欧洲空降中国,担当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对张亚勤来说,搭档换了一茬又一茬,而微软在业界地位却岌岌可危。
张亚勤从未否认微软的今非昔比,也从未失去王者归来的信心。在李开复离开的日子里,负责火速接手中国研发团队的张亚勤被认为是“微软用来与李开复竞争中国人才的杀手锏”,而事实上,张亚勤也发现并提拔了一大批中国人才,其中一些甚至已能与其平起平坐。
作为一个中国人,张亚勤拥有睿智、谦逊、宽厚等典型美德。一些与张亚勤相熟的普通员工总是称呼他为“亚勤博士”,或者干脆就叫“亚勤”,如果谁要是叫他“张总”或是“张主席”,那一定算是个不大不小的笑话。有时候,工作活动结束后,普通员工还能搭上他的车,可以说,张亚勤一点没有架子。
就算在此次离职过程中,张亚勤也给足了老东家面子,早早与微软高层沟通,并确定最终信息披露日期,可谓仁至义尽。
如今,张亚勤似乎又回到了十年前, 那时,张亚勤已经站在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大门口。而今天,他将带领百度搏击移动互联网潮头。
张亚勤曾说现在的微软,整个公司都以创业者的心态定位自己,过去的辉煌没有什么用,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而张亚勤本人又何尝不是,如鹰啄喙,以待展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