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现象走向现状—我市电子商务跨越发展之路
8月21日,“特色中国·陇南馆”正式开馆!
点开陇南馆的界面,康县木耳、武都橄榄油、成县核桃、两当狼牙蜜等诱人的图片和成县西狭、康县阳坝、两当兵变纪念馆等优美的照片,把特色陇南勾画得异常清晰。
“特色中国·陇南馆”作为全国第18个市级地方馆、西北首家市级地方馆,助推陇南电子商务发展迈上一个更大的平台。
短短一年多来,陇南立足本地实际,独辟蹊径,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使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现象走向现状,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了陇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以此跃居全省前列。
◎记者石鼓靳淑敏
独辟蹊径:电子商务打破重山阻隔
虽深处深山,但陇南人的思维方式没有被重重大山阻隔,结合陇南自身优势以及土特产品丰富等特点,走出了一条电子商务促经济发展之路。
“欠发达、欠开发也留下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从一定意义上形成了后发优势。”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不断探索和寻找让陇南少走弯路,实现后发赶超的“蹊径”。
通过多次调研,依据自身基础条件分析劣势、优势后,在2013年底召开的市委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在扶贫开发、生态文明、产业培育、城乡一体等方面快速推进,在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社会治理等方面着力夯实,在电子商务、金融支撑、非公经济等方面集中突破的发展战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陇南建成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甘陕川接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联结地、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
“陇南特色产品品种较多、品质较优,但规模不大、分布零散。”认清现实的同时,也找到了破解这一制约瓶颈的“蹊径”———电子商务。在“433”发展战略中,电子商务居于“三个集中突破”的首位。
一石激起千层浪。成县成立全省首家农林产品电子商务协会,陇南各地电商协会相继成立,阿里巴巴讲习所第一次开讲选中陇南,各个县区、乡镇、村社、个人的淘宝网店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与此同时,陇南市及九县区均成立了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在人员和机构上,建立了市、县两级电子商务发展办公室,选配了专业人才;在政策支持上,出台了电子商务集中突破实施意见和奖励扶持办法;在资金投入上,市、县两级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土地置换、争取项目等多种渠道筹措发展资金。仅半年时间,市、县、乡三级政府累计投入电商发展资金2000多万元。
电子商务像一股迅猛的浪潮,席卷了陇南的县区和乡村。陇南的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跨过千山万水,走向全国各地。
星火燎原:大小网店“井喷”而出
打破阻隔,陇南赢来电子商务发展的春天,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全市开办网店4915家,电子商务实现销售收入1.66亿元,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
当网络走进成县苏元乡水坝村村,它由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成为全市第一个开办村级淘宝店的“明星村”。
70多岁的杨俊德老夫妇不用出门,乡上的干部就到他家来收土鸡蛋、核桃和吃不完的荞面,放到网上卖。“比自己拿到城里卖省事,还价钱高!”别看老人年纪大了,但是心里有一本明白账。
去年的曹江红,还在给人家做小工。今年,他和村上的几个人一起注册了一家公司,开始在网上卖起土特产。
“电子商务不仅把村民原来卖不出去的东西卖出去了,还卖了好价钱!”水坝村村支书辛凤杰说:“目前,水坝村有6个网店,半年来线上销售6万多元。”
这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成县,电子商务正在陇南山乡遍地开花,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新希望。宕昌县家家户户种植中药材,四川新绿色药业公司从网上了解到宕昌中药材情况后,与宕昌县六合中药材合作社签订了600吨中药材购销合同,总价值1400万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陇南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53元,同比增长14.3%,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14个市州第二位。据陇南市城乡经济调查队分析,陇南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子商务异军突起。
电子商务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不仅如此,陇南还借助成县核桃、武都花椒、徽县苗木等特色产品产销对接商贸洽谈会,举办农产品电子商务论坛。市金融、农牧、工信、交通、工商等部门相继出台了支持电商发展的具体措施。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大小网店在陇南“井喷”而出。截至8月15日,全市开办网店4915家,电子商务实现销售收入1.66亿元,累计开展电子商务培训13757人次。
跨越融合:陇南电子商务之路越走越宽广
电子商务让陇南的农特产品名扬天下,并带动种植业、加工业和包装、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及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真正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科学推进精准扶贫。
“让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网络里的近在咫尺。”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对发展电子商务发出的号召如今已成为陇南干部群众耳熟能详的口头禅。
孙雪涛说:“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业态,有着广阔发展前景。我们要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带动种植业、加工业和包装、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真正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科学推进精准扶贫。”
陇南是国内少有的油橄榄适生地,果实出油率高,但是过去却不被国人所熟知。随着电子商务在陇南异军突起,陇南油橄榄走向全国各地。
“现在我们的品种是最齐全的,而且都是良种,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我们这里购买油橄榄苗木!”武都富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杨爱平告诉记者,他的网店是淘宝网上唯一一家分品种、分规格销售油橄榄苗木的网店。今年,他培育了30多亩矮化密植示范园,属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电子商务的发展,激发了农民种植土特产的积极性,吸引了一大批青年返乡创业。大学生村官、大中专毕业生成为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生力军。”宕昌县理川镇党委书记杨文辉说。目前全市电子商务带来就业岗位超过10000个。
不仅如此,“陇南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陇南农产品(核桃)交易中心”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各县区正在规划建设物流中心,配套发展仓储、物流等服务业。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陇南还在一些乡村试点,拓宽服务领域,创建乡村两级电子“党务、村务、商务、农务”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展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平台建设,在促进政务公开的同时,向外推介陇南风土人情、旅游风光、民俗特产等,助推电子商务发展。
乞巧文化历史悠久,如今,西和县的80多家“乞巧坊”成为世人直观感受乞巧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客户在网上购买我们的产品的时候,经常被我们网页的陇南风景照片所吸引!”成县镡河乡返乡青年段国强说,他是第一批入驻“特色中国·陇南馆”的电商。
陇南馆除在线销售包括康县木耳、武都橄榄油等15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在内的近100多种陇南特色优质农产品外,还销售成县西狭、康县阳坝、两当兵变纪念馆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门票以及文化旅游产品,集中展示和宣传陇南农特产品和旅游资源,带动陇南电子商务和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快速发展。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对于未来的电商之路,陇南有既定的目标———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新兴产业,把陇南打造成西部地区领先的市级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核心聚集区,全市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达到80%以上,网络零售额达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亿元。
今天的陇南,在发展电子商务上迎头而上,顺势而为,后发赶超的跨越目标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