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互联网经济》杂志:《闫方军:七年复七年,一往无前》一文
“生”于硅谷,“长”于中国上海的易传媒,更是以自身卓著的创新性及扎实的技术能力,领跑中国网络广告界。易传媒所构建的需求方平台DSP(Demand Side Platform)、供应方平台SSP(Supply Side Platform)及数据管理平台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使它成为中国最大的多屏整合数字广告平台,而它构建的TradingOS,更将成为中国广告领域一个里程碑式的创新。
市场变迁
易传媒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的变迁。而无论是成长道路的艰难坎坷还是顺风顺水,都与网络广告市场的大环境密不可分。
在闫方军刚刚归国的2007年,整个国内广告市场规模(包括电视媒体、平面媒体、户外广告、网络媒体等)约3000亿人民币左右,网络广告占整个市场的5%,而根据2013年的数据,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迅速攀升至1100亿,占整个市场规模(4698亿人民币)的23%。
转变的分水岭在2008年前后。此前,传统媒体控制广告市场,极具统治性。然而奥运年让中国广告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户外广告一落千丈,用户利用媒体的习惯也开始向网络转移。易传媒从站稳脚跟到迅速发展,正是这一年之后的事情。
“过去七八年是中国历史上网络广告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2007年至今,整个国家广告规模约增长了一倍,而同期互联网广告成长了四五倍。无论相对值或绝对值,互联网广告都处于最大的变化中。”闫方军感叹道。
同时,闫方军也预言,未来三至五年,网络广告本身会从现在23%的比例飞升至整体规模的40%至50%。三年后,网络广告的市场规模绝对值将达到2000亿人民币。易传媒恰好踏在这个数字广告时代潮流的浪尖。
移动广告无疑将成为未来网络广告的重头。对此,易传媒亦早有投入。2010年底,易传媒便成立事业部团队,负责移动业务的发展。目前,易传媒掌握了国内超过三分之一的活跃APP,每天易传媒平台上移动APP广告流量达11亿次。
除去规模比重的不断攀升,网络广告的交易形式也在迅速蜕变,进入全新阶段。中国网络广告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然而从网络广告诞生之初,到2012年止,广告投放还处于原始粗放的状态,从交易形式而言,绝大多数网络广告的买卖还是人在操作;从呈现效果方式来说,也仅仅停留在浏览人数、呈现时间,与传统媒体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程序化是指通过技术进行广告买卖,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闫方军指出。所谓程序化,就是广告主在技术平台上购买广告业务,也就是现下时兴的DSP广告。有别于传统的广告网络,DSP并非从网络媒体那里包买广告位。DSP服务于广告主或代理公司,集合多种媒体资源(包括Ad Network、SSP、Ad Exchange等),以RTB(Real-time bidding)实时竞价和非RTB形式结合,在广告交易平台上获得广告曝光的机会。。DSP通过广告交易平台对每个曝光单独购买,即采用CPM(Cost Per impression)的方式获得广告位。
作为DSP平台,其运作有两种基本模式:第一种是购买代理模式,即DSP供应方与买方形成买卖关系,当买方需要程序化购买时,通过DSP操作对接广告交易平台或媒体;第二种模式是企业级客户服务,购买方不再是购买DSP服务,而是购买DSP这个技术产品。购买方可以自己去购买广告,也可委托DSP服务方去运营。
在美国,仅有十家企业提供企业级客户服务与独立第三方服务,两者的市场份额比例为7:3,行业前五名企业占据总份额的60%-70%。而在国内,DSP还处于早期阶段,自称DSP的公司有五、六十家。闫方军认为,这一块的市场预计会有几十亿的规模,未来三年也会迎来大洗牌。目前国内的DSP企业,未来80%将消失或转型,最后仅剩十家来。并且,由于起步晚,且中国缺乏许多美国商业运作中的信任,未来国内企业级客户服务占比肯定会高,甚至比美国更加倾斜。
闫方军亦提及程序化的未来,即数据化。“程序化本身靠技术,但技术无法判别如何买卖。”未来的网络广告投放将不断向高效、精准的目标前进,要实现这一目标,唯有依靠数据化。通过对用户行为的抓取,对购买路径的计算,才能引导更高效率的购买。这也正是易传媒现在正在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