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移动互联市场目前可以说还是蓝海,因为市场需要逐步培育,产品和服务需要逐步完善,市场至少在短期内还无法出现占据领导地位的产品和服务商。笔者认为这个领域的潜在竞争,有可能来自六个方面,所以写出来和各位分享。
1、腾讯模式
腾讯在即时通讯和社交化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如果腾讯将目前还只是内部应用的HR助手转变为公共服务,借助微信平台成熟的社交功能和庞大的人气支撑,其竞争优势将是非常大的。根据腾讯的战略定位,独立介入企业应用市场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腾讯要在这个领域发力,最有可能效仿电子商务业务和京东的合作模式,选择国内甚至国外某个软件或服务提供商进行战略联盟。
2、阿里模式
阿里在2009年就推出阿里云服务,其目标是打造互联网数据分享第一服务平台,并提供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服务。阿里云将促使传统的从上到下“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服务器硬件”的正金字塔结构,变成数据时代由下而上“云平台-上云服务-云服务生态”的倒金字塔,服务模式也由以往的“计算机+软件”变成“云服务+数据”。据说阿里可能有涉足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的计划,但消息是否属实尚待确证。阿里的优势主要在于天猫平台聚集的庞大的企业用户群、成熟的大数据管理模式和技术等,但目前尚不清楚阿里如果要在企业应用市场发力,如何将其庞大的电商用户转化为企业应用客户。
3、传统软件商模式
传统软件商(比如用友、金蝶等)必定要推出自己的移动端服务,但这类软件厂商基本囿于固有的产品和客户,只是将软件部分功能移植到手机端,将移动应用作为软件销售的卖点,并没有真正从移动互联的角度进行产品重构和业务规划。传统软件商已经开始在移动应用市场布局,比如用友推出了UAP MOBIL平台,未来用友的云应用产品都会基于该平台进行构建。传统软件商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现成的客户群,而且这些客户群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将PC端应用平滑过渡到移动端应用。
4、workday模式
Workday模式在美国市场获得巨大成功,说明这个模式的市场前景非常巨大,除workday外,国内还有不少产品,比如北森不再是纯粹的人才测评服务,已经在主推基于Saas模式的人才管理平台,仁云科技2012年就开始在上海、广州部署服务器,提供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其推出的人力资源云管理平台(HROcloud)主要面向企业用户。搜魔科技推出的HRday也开始做论坛形式的市场推广。这类模式可以说大家都在同一个起步线上,后面就看谁能率先推出成熟的产品,率先吸引用户的眼球。
5、云服务模式
云服务模式通过云端提供产品服务,云产品大部分功能都完全免费,基本能满足用户人力资源所有的日常应用,如dayHR。云产品提供商还会不断进行迭代升级,为用户提供更新、更多、更完善的功能。在提供云产品免费服务的同时,云服务模式还会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云咨询服务,包括HR体系建设服务、HR在线培训服务、HR移动化建设及上云服务、HR大数据分析服务等。
6、战略合作模式
未来也许有可能出现上述四种模式中两个建立战略联盟的可能。比如传统软件商和微信结成战略联盟,传统软件商提供后台服务,微信HR助手提供前端服务。阿里模式、Workday模式也有可能和软件服务商合作。这种模式实现的前提是提供移动端应用和服务的一方需要足够强大,用户具有足够的粘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作者:叶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