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12月9日消息(岳明)自从雷军和他的小米横空出世之后,向互联网学习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风尚,电信运营商当然也不能免俗,在提出一系列变革口号的同时,也在身体力行的进行着实践。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运营商们的举措并没有带来他们期望的结果,而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冲击却越来越严重,管道化的梦靥似乎正变得清晰。前段时间,腾讯微信电话本的横空出世,更是引起了行业内广泛的讨论,运营商到底还有没有明天?
在东软集团副总裁兼电信事业部总经理刘宁宁博士看来,运营商似乎患上了“互联网忧郁症”,对于互联网越来越敏感。“对于运营商而言,虽然来自跨界的冲击越来越严重,但运营商有很多独特的基因和优势,只要是应对得当,大可不必为此忧郁。”
正如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所说,话音也好,数据也罢,未来流量终归要走管道,其他厂家无法取代,而面对OTT的竞争,运营商一定会推出自己的杀手锏应用。“以前走的是人,后来有了马车,再后来有了汽车,不管马车还是汽车,路总是需要的,而且后者比前者需要的路更多、更宽。”
转型不是邯郸学步
转型是当前电信运营商的主旋律,但如果只是“邯郸学步”,将注定没有明天。
在刘宁宁看来,电信行业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朗。“IT和CT正在加速融合,原来的界限在模糊;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浪潮下,传统的硬件系统正在加速云化和软化,软件开始从幕后走向前台。”刘宁宁说,“而这也将赋予东软在电信行业内的独特竞争力,因为我们在软件方面已经浸淫了20年的时间,我们更懂软件也更懂运营商。”
刘宁宁表示,在移动互联网、云服务蓬勃发展的今天,用户使用电信业务的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单一的通话或者短信息,而是一种以APP为入口的综合信息消费,但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所提供的业务或者应用的占比却不大。“可能在你的手机中有上百个APP,经常使用的有十几个,但基本上都不是运营商设计开发并提供的,这也就是管道化的表现。”
“如今,用户只关心服务是否符合需要,而不再关心承载网络,用户忠诚度从忠诚于网络的消费被动市场,变成了忠诚于业务或服务的消费主动市场。”刘宁宁如是说,“运营商也开始意识到了转型变革的重要性,但这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仔细应对。”
刘宁宁认为,在未来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环境下,如何整合业务链,如何打造业务,如何提供业务支撑,如何展开有成效的营销将是运营商在转型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电信运营商应该理清问题、梳理思路,而不是盲从模仿、邯郸学步。“如果只是照搬互联网的模式,将注定是失败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模仿者想拥有满意未来的概率基本为零。”
重新发现自我
在刘宁宁看来,运营商要想成功转型,就要重新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的优劣势,而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延续多年的运营管理机制。
“在运营商体系中,运营谈了这么多年,应该把‘运’和‘营’有机地分开对待,以双十一为例,互联网公司促成这样平台的项目建设可以雷厉风行,但是电信运营商却要经过一系列复杂而又时间漫长的组织、实施等,完成之后的市场早已不在。”刘宁宁说。
早在多年之前,刘宁宁就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分离”的理念,就是“以运营商为中心,实现业务与业务管控相分离、业务与业务实现技术相分离”,以目前的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刘宁宁在十年前提出的理念还是很有前瞻性。
其次,运营商需要调整原来的营销模式,顺应消费升级的时代潮流,“现在的情况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以应用和业务为导向的新信息消费市场已经形成,在业务可替代的情况下,营销将变得很重要,没有营销的信息生产者将彻底失去用户。”刘宁宁说,“对于运营商而言,合适的营销体系是降低离网率,提升用户忠诚度的关键所在。”
“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整体规划、策略落地、环节互动、流程融合、监管到位,使其成为产品从策划、设计、生产、入市到消费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涉及到的流程都要符合整体规划并加以改造,以适应对市场的快速响应。”刘宁宁如是说。“比如当前的营业厅,运营商在此领域投入重金,但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第三,要充分利用、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相比互联网公司,运营商其实拥有很多宝贵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却是互联网企业渴望不可及的。
“比如大数据的应用,运营商拥有最为丰富的数据资源,但这些数据一般都是冷数据,放在数据库中无人问津。”刘宁宁说,“但反观一些互联网企业,他们对于用户的行为数据是如获至宝,会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让这些数据产生第二次价值。”
当然,刘宁宁也指出,运营商在此领域内的“不作为”,也有着自己的苦衷。由于在此领域内,国家法律和相关制度的缺失,大数据应用的边界难以确定,出于对于用户隐私的保护,运营商有时候也没有办法。“作为国企,运营商在保护隐私方面有着自己的社会责任,但有些互联网公司对于隐私的概念却比较淡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