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控股的掌门人柳传志 央广网李静/摄
央广网北京12月14日消息(记者伍刚 李静 黄一博)2014年12月13日,星期六,联想控股的掌门人柳传志带领他的团队与记者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出生于1944年的柳传志,1984年正值四十不惑,他从中科院计算所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平房起步,截止到2014年底,柳传志带领的11名科研人员团队成长为65385人(含国际员工10032人)、综合营业额2440亿元、总资产2070亿元的“投资+实业”的大型综合企业。
在30年创业历史进程中,他始终充满激情。他领导联想突破了长期禁锢科研人员头脑的传统观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化道路,立足本土市场,在于国际PC巨头的竞争中一举胜出,带动了一大批民族IT企业的发展,2004年,他推动了联想集团对IBM全球PC业务的并购,目前,联想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C厂商。与此同时,他所领导的联想控股(lenovo的母公司)涉足更多非相关多元化领域,又先后打造出君联资本、弘毅投资、融科智地等多个行业领先企业。2014年9月,联想控股的核心资产神州租车在香港成功上市。
迈入人生第一个甲子的柳传志心态很年轻,对记者回忆起他的人生时,只有三件事不愉快:一是早年身体有病,工作吃力,二是社会大环境不好、不得不被迫闯政策红线,三是企业内部不团结。柳传志认为,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年轻人创业带来全新机遇。他主导的联想控股强调持续研究和跟踪互联网的发展,知道自己的责任、把握共同价值观,提高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在变化中创新价值。
联想控股旗下的联想集团(lenovo)国际化步伐表现不俗,在全球戴尔、惠普竞争中适应云计算服务需求,IBM在美国亏损、被联想收购后PC电脑、服务器业务增长了5倍。联想之星的创业培训和天使投资业务——“联想之星”,两期基金总规模达到10亿以上,投资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乐逗游戏、大学生创业成长为世界人脸识别第一的FACE++等30家获得后续投资企业和一批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的技术公司,在联想之星投资和孵化过的“星企业”中,已经涌现8家上市公司、近50家企业估值过亿美元的企业,一批企业成为用户上亿人的知名公司、国家重大项目的承担者、国际领先的技术企业,实现了上百亿元的后续融资。
联想控股致力于在多个产业领域内打造出一批卓越企业,实现产业报国的理想。在柳传志看来,一个企业,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行业,企业的领导人、一把手永远是企业成败最关键的因素。看一个人行不行,要从三点来看:第一,他得有高远的目标,拼命往上奔;第二,他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遇到波折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第三,很重要,就是他要有学习能力,不是学习的意愿,而是学习能力,要能跟得上时代。学习能力本身也包括了人的胸怀,人的情商等等。
柳传志总结出了以“管理三要素”为核心的企业管理规律,形成了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出了杨元庆、郭为、朱立南、赵令欢、陈国栋、陈绍鹏等多位领军人物,他还推动联想成功实施了国有高科技企业股份制改造,使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机制改革探索了一条道路。
下面是柳传志回答央广网记者的现场实录:
央广网:柳总,您作为一个已经走过了30年的资深企业掌门人,从20世纪走到21世纪经历了巨大创新变化,包括您的女儿参加滴滴,一下做到七亿美金规模,我就想联想未来有没有可能像巴菲特那种35岁跑赢大盘的愿景和规划,现在有没有一个天花板,有没有制约您的瓶颈?马云说了百年的愿景,您在这一块上会不会想到后30年,甚至一百年的愿景?
柳传志:一百年想不了,后二三十年应该还是有考虑,因为应该讲马云是我认识时间比较长的一个年轻人,他今天的成功实际上跟他的战略制定和执行力是分不开的,他的很多想法早先我们都有过沟通,规划得很宏伟,而且实际上他真的是按照规划去做的,特别是有些东西超出了意外,比如进入金融领域等等,实际上是非常创新的。我们年龄大概相差二三十年,做到马云这个吨位,确实非常了不起。联想控股应该属于非常稳健的公司,持续健康地去发展。在联想控股的布局之中,有涉足高科技领域的成员企业,有消费服务领域的企业,要与科技创新充分结合。消费与现代服务是我们非常看好的领域,中国这么多人口之中,中产阶级不断增加,这将是这个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还有金融服务,那肯定也是我们所关心的。联想控股的业务包括“战略投资”和“资产管理”两大板块,我们通过投资进入更多的实业,在资产管理板块,包括了从天使投资到风险投资再到PE的比较完整的投资链条,在他们所投资的企业中,我们如果发现有适合联想控股的好的企业,就会进行战略投资,这套运作方式本身,我们试行过以后,觉得说是行得通的。联想控股战略投资的企业,除了我们看好其业务本身之外,主要是跟所投企业的第一把手,跟班子核心价值观一致,我们对这个就看得挺重,这样的话就是能够继续往下走。我觉得我们班子和未来的班子里的人,永远要不停地对核心价值观进行讨论,因为企业里面如果要做着做着变成有人只是追求个人财富的话,这个企业寿命就到了,为什么呢?我们真的是很特殊的企业,既不是一个国企,因为科学院在我们里面算是最大股东也是36%,也不同于一般的民企有大老板,实际是一个管理层,在共同掌握着这个企业的命运,但是管理层的股份,一定要有一定的吨位,要有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不然的话,他就会很危险,如果股份非常分散,那么谁为这个企业的长远发展负责呢?真的要把这个核心价值一代代永远贯彻下去,这不是容易的事。如果一代代变了,比如想把财富更多的放到自己的口袋里面,这个企业就变味了。我希望联想变成一个很强大、利润持续发展的企业,为什么呢?为了股东,为我们的客户,也为了员工,也为了社会,为这几个方面,因此为股东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不能是全部,而且你说内部人尤其是所谓管理层应该起重要的作用,而不是说内部人通过他的权利变为己有、把股东的财产据为己有,如果内部人不能起重要作用,事情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就是联想集团上一任的外籍CEO给了我非常大的一个启示,他只是职业经理人,非常注重企业的短期效益,而不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算。因此,企业有没有真正的主人,为这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操心,去做全盘部署,这一点非常重要。
央广网:在PC时代,柳总带领团队把IBM PC收购以后,引领中国的PC产业,达到世界No.1的程度,在新的不断创新潮流中,美国东海岸MIT本身带动的产业链,GDP相当于一个全球第11位国家经济体总量,美国西海岸硅谷相当于一个名列世界前20位国家经济体的总量,形成了“国家、产业、学术、科研、资本”完整生态链,在金融危机中,2008年全球经济下滑,硅谷的经济没有下滑、反而上升,究其根本原因是创新驱动模式,联想30年也走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您认为,类似硅谷、联想如何带动影响整个中科院、中关村甚至整个中国形成一个以企业创业创新引擎驱动整个国家创新驱动系统,走出一条有别于美国硅谷式的创新、印度班加罗尔式的创新、体现中国式的创新之路,未来的联想如何继续发挥鲶鱼效应、带动我们中国的创新,走出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
柳传志:这个问题其实对我是太大了点,我们毕竟只是一个具体企业,你要真的要能够起到引领整个经济的话,可能还得以宏观视角来衡量地域性问题,比如说,其实中关村是因为有了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有了联想等等很多企业,再加上配套的政策以后,中关村才有今天的发展,总体来说确实还是不错的,中关村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老的企业消亡、新的企业成活,我前几天看的材料,也是几万亿的成长,中关村企业本身由一个原来完全是属于模仿式发展的模式,到了今天成为自主研发创新区域,而且创新的种子撒到了全国各地,我觉得还是起了很好的作用,像移动互联网的企业,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出自中关村的大概是最多,远远多于其他地区,另外像先进制造业的体量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觉得,中关村的创新模式和理念也在慢慢变化,这种变化变化在什么地方呢?变化主要体现在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本身的强大上,高科技企业多数都是民营企业发展起来的,我具体举一个例子,在硅谷那边有几家大的企业,像微软,英特,现在的谷歌,他推动了整个美国经济发展。这些创新企业的发展需要在他成长过程中超越各种风险,尤其是在其亏损还没有发展起来以前,连续要有大的风险投资才能做到,而在咱们国家,企业连续亏损的时候,连续投资暂时是做不到的,互联网企业又不允许国外投资,通过引进VIE架构,才能解决投资问题。我们的创新驱动需要解决机制问题。
第二点,当企业要是为了未来做大量投资的时候,我们投得起还是投不起?这个我再举一个例子,韩国三星做液晶显示,三星大概十几年前开始,就几十个亿美元的往里投,投下去以后,到中间还曾经差点全军覆没,最终才结出了果实,但是就在十几年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其实是没钱的,最敢上的还是华为,那大概也投不起,而国企尽管资金雄厚,但是确实有一个主人问题,你必须得投下去以后,成绩是我的,然后企业怎么传承,要有延续性人家才敢投,如果投完以后自己都不知道去哪儿,象联想,一般都不敢投。今天为什么说情况发生改变呢?因为在联想杨元庆手里面,大概有三四十亿美元的现金流,这三四十亿美元,我在的时候,跟他谈的总得十几亿美元你得作为保命钱,别现金流断了,二十几个亿你再贷点款,所以买了摩托罗拉,解决我们在全球推广的专利问题,再多了又不敢做了,你看马云,手里拿了二三百亿美元,心里就不慌,投了以后还可以见效。因此结论是什么呢?我的结论,市场的力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形势将会有所改变,不会再受过去的约束,而过去挣国家的钱全都容易,也不算很多,都老要投在科研单位,大家去领去争去抢,不能像我们今天讲的是一个整体创新,带来生产力,而只是科技那一段的创新,所以解决不了问题。最后再总结一下,就是说实际上创新驱动发展本身,最重要的是国家、企业要有一个好的机制,国家真的给了一个创新的机制,他就会做得更漂亮,特别是今天互联网VIE这个结构,其实是给了我们一个很深刻教训。原来某种行业竟然就是要烧钱,他们叫资本补贴,流行的话,补贴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形成了巨大的流量,这个巨大的流量管理层有这个本事,能够把他变成盈利模式,一下子就站起来了,马云非常典型,整个的过程他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是确实有人能做到,有几个能做到的,就给国家争光了,希望国家能够更好的从机制角度考虑,根本上去支持创新。第二、我讲到企业的机制本身,也是对能否创新实际上是有影响的。今天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在不停的减少审批等等,那些东西其实就是对创新本身一个重要的支持,不光是那点税的问题。科技人员有了科技成果,有了风险投资,需要投给未来公司,需要机制创新,通过创新机制保障科技企业创新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