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月20日电 今日头条在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算数·年度数据发布会”。作为国内领先的资讯客户端,今日头条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已经积累了超过2.2亿用户,每天有超过2000万用户在今日头条上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同时,这些用户的每一次刷新、点击也为今日头条带来了海量的数据。
数据发布会的主题名为“算数”,实际上指的是“算法”与“数据”。今日头条本身就是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今日头条不仅能够为每一个人按兴趣推荐信息,还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得到大众群体的阅读趋势。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大发展,让大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颠覆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都在通过手机阅读资讯,短短的几年间,大众就完成了阅读行为的大迁移。在小小的一方手机上,用户不仅可以获取信息,同时,智能手机具备的运算与联网能力,也成为了现实物理世界投射到数字网络世界的通道。用户在手机上的每一次触摸,每一次刷新,都转换成了数据存储在了服务器里。这些数据不仅记录了用户的显性喜好,其背后也常常蕴藏许多深刻而有趣的结论。而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能够持续地创造出有价值的服务,核心之一就是“算法”。
在发布会上,今日头条的技术副总裁杨震原首先分享了他对于算法的理解。在过去的一年中,互联网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算法和技术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成功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要想理解什么是算法,恐怕还有些困难。杨震原抛弃了行业内对于算法晦涩难懂的定义方式,借助幽默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地向大家解释了“算法”究竟是什么。据他介绍,与人类相比,机器其实并没有更加聪明,但它拥有强大且高效的数数能力,且不知疲倦。
“算法就是机器数数的方法,数得方法好,速度快,就能显得更聪明。当机器数到一定量的时候,也许量变就带来了质变,机器就开悟了,变得智能了。”杨震原认为算法本身并不神秘,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算法的价值得以真正释放。算法与大数据是紧密不可分割的,只有算法与大数据的共同作用,才能够持续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在阅读数据发布之后,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兼CEO张一鸣把自己的手机当做小白鼠,也给自己“算了算数”,他在剖解自己兴趣的同时,也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逻辑与轨迹。
作为一个“信息重度依赖患者”,张一鸣和大家分享了移动互联网是如何影响他的阅读和生活的。首先他介绍了自己在过去一年使用今日头条时留下的数据。通过不断的使用,张一鸣手机上的今日头条逐渐熟悉了他的阅读习惯,与他所关注的公司和企业家的相关新闻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而含有他不太关注的阅读标签的文章出现的则越来越少。通过同事提供的数据,张一鸣还发现了自己以前从未意识到的兴趣关注点,看来有的时候,机器确实比自己更懂自己。
随后,张一鸣又和大家分享了他手机里的秘密。作为移动互联网企业CEO的他,手机上安装的应用总数竟然超过400个!随着张一鸣条分缕析地介绍自己手机上不同类别的应用、分享使用心得,也让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下一个5年,物理世界中产生的信息会越来越多的投映到虚拟世界中,越来越多的数据会被记录下来,计算机也会越来越懂我们。“从获取数据的角度来说,机器更像整个世界共享一个大脑,视角并不是观察你个人,今日头条的后台系统每天观察2000万用户使用行为,每天观察100亿条日志,最新资讯在不同人群中受欢迎的程度。”
移动互联网的火热,让“技术改变生活”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技术将人类的行为活动转化为数据一一记录,机器不知疲倦对这些数据加以计算,逐渐感知并判断人类的行为习惯。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机器也不断帮助人们减轻负担,为人类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有效信息。大数据的出现,让人们通过分析数据便可以了解现实世界中人们的行为习惯,“在不远的未来,机器和技术的进步也必定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解放人脑,便利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这会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张一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