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支付宝的年度对账单,最热衷于电子支付的远远是偏远的地方,2013年占比最高的地方是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然后还有西藏的阿里地区,还有青海的一些地区。”中国社科院近来研究院所长助理杨涛研究员,在9月18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与Visa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跨境消费年度指数报告(2014)》研讨会上表示。
他表示,“包括移动支付排名比较前的地区,就是利用阿里的支付宝进行移动支付的,排名比较前的全是位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这个在某种程度上就体现了这种效果。正是因为这些地方传统的金融基础设施,支付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又随着手机成为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而且成本比较低,因此它完全可以成为替代或者补充传统金融服务的替代部分,进而对消费起到很大的促进多少”。
以下为演讲全文:
杨涛:非常荣幸参加本次会议,这个题目首先是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跟人大的团队和VISA《经济参考报》的支持下。看完这个报告,应该说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当中,我感觉应该也有比较突出的价值。最重要的一个是把跨境消费的理念,引入到了讨论当中,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过去谈论的线上线下消费,无论是B2C、C2B、C2C、O2O等等,现在增加了一个跨境的因素,使得很多问题产生出来。
另外是把支付和跨境消费结合起来,我觉得其中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我个人比较赞同的,支付是跨境消费的最后一公里,还有对于支付安全性的考虑,以及对于支付信息的进一步发掘,这些应该说都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地方。
我个人感觉这个报告,其实下一步如果在研究当中,应该说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地方。比如说在相关的支付有关的数据信息挖掘当中,是不是可以进一步的和其他来源的数据,进行补充分析。比如有一些分析我看主要还是基于VISA智囊团的数据。另外无论是在跨境电子商务当中 ,还是旅游市场当中,实际上无论是银联的持卡人,还有支付宝这样网上的支付信息,实际上都能起到很大的补充作用。
这个过程在课题组来说,获取数据都有很大的难度,现在我们看到新华社也在推动跟银联的相关消费,为了更全面的反映情况,我觉得在后续进入研究的过程中,其实可以更关注来源于多途径的数据补充。另外,出入境旅游市场相关情况的分析,对我来说是很有意思,或者是很有价值的。实际上里面这些相关的现象,我觉得以后给我们的学术界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思路。比如这里提到了像天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吸引力和收入的区别,其实我感受到,和课题组评价深圳这些地方有类似之处。因为像天津这种地方,本身是一个高度外向型的城市,本身自己的服务支持是有限的,多数还是基于商务方面的需求来到天津。
这里面我觉得很多东西可以挖掘,包括我看到像广东,在旅游吸引力方面比较靠后,但是相关的收入比较靠前。背后究竟是旅游市场本身的问题,还是说客户群体基于其他的目的,来到这个市场当中,这里面我觉得非常值得进行深入结构的剖析,这是我对报告的一个简单的感觉。
我简单汇报几个相关的想法,因为今天谈的整体上是跨境消费跟支付的联系,首先第一个就离不开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促进消费,提高最终消费率,是当前经济发展当中很重要的政策思路。这里面又引出了关于跨境消费的概念,我看课题组对跨境消费已经做了一些定性或者是深入的剖析,但是我觉得下一步值得对于这样一个新概念,是否进一步分析背后的理论逻辑,最关键的是我们所定义的跨境消费,对于消费者的东道国究竟有什么样的价值,对于行为发生的东道国,意义价值是在什么地方,从理论逻辑上需要我们值得进一步的思考。
最后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在境外进行消费,很多人消费的是奢侈品,另外一种观点就认为,这种在境外消费奢侈品的行为,某种意义上可以扩大经济的全球经济力,但是现在把这种消费行为留在国内,是不是对本国的贡献力更高,这些东西值得我们的思考。但是总的目的确实是为了促进消费,尤其是利用中国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这样的大背景,来深入探讨跨境消费究竟对于我们的经济发展,对于我们在国际上发挥影响力,起到了什么样的综合作用,这是我觉得值得关注的第一点。
第二,回到支付或者说支付工具和电子支付本身,我个人非常赞同把支付跟当前经济社会生活当中很多问题深入的联系起来,这不仅是因为我是关注支付清算领域的分析,而且确实也是因为支付这个环节,从过去的后台逐渐走到了前台。研究金融的同事都知道,金融市场有几个基本功能,就是包括支付清算,或者说别的可以归纳为资金和资源的配置,以及风险管理和信息管理等等。
过去大家都认为支付就是一个后台的东西,它实际上跟每个人的生活联系不太密切,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各种各样新兴支付工具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它似乎跟每个人联系都越来越密切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电子支付,支付的创新对于现实的经济社会,交易的效率,对于每个人的效益行为,应该说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从早期所谓的物物交换,一直到金属货币的出现,到纸币的出现,再到后来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出现,这里面就有一个巨大的进步。非现金支付工具,我们都知道又分为传统的纸质的支付工具,包括像票据等等,支票等等。后来非现金支付工具又出现了电子支付工具,这又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划段,这个划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易效率。
当然在电子支付的过程中,最早的鼻祖肯定就是信用卡,到后来出现了其他更多的,不基于卡机的,基于网络基础上的各种支付工具,又是电子工具更加多元化的新兴发展,整个支付发展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伴随着人类经济社会,交易模式和商业模式不断演变或者是发展的过程,而且可以作为一个主线贯穿其中。
我们都知道在美国最早,所谓信用卡的雏形,大家往往把它归为像百货商店等等零售商提供的一些类似于信用卡的工具,像一些徽章等等。国外支付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首先源于非金融部门,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支付创新,过去往往是自上而下的,从金融部门开始出来,非金融部门往往没有支付创新的权利和基础。但是现在随着电子支付进一步的多元化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来源于民间非金融部门的支付创新的动力,应该说进一步的迸发出来,这里面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家形成了一种贡献的合力。
大家对于移动支付的感受,每个人觉得越来越深刻,无论是新兴的支付机构推出的一些指纹支付、蓝牙支付,还有像什么脸部的识别支付,还有传统的卡组织和传统金融机构推动的更多以移动技术为基础的支付方式,应该说都对我们每个人带来深刻的影响,这是一个大的途径。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把支付和消费联系起来,刚才无论是来自于VISA的同志,还是课题组的专家都提出了切实相关的重点观点。其实支付与居民消费的联系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一个就是双方之间有什么样的直接联系?比如刚才的VISA专家也谈到了,信用卡本身无论是对于降低社会整个GDP当中的交易成本,还是信用卡产业本身的增值贡献,实际上对于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我们国内银行业协会每年都发一个银行间产业发展报告,在2012年这个报告当中,就对银行卡跨行交易的金额和社会零售品总额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也得出了非常正面的积极结论。
当然很多实证的研究,实际上都对银行卡的交易和消费的增长进行了一些逻辑分析,也得出了很多正面结论。另外现在所谓的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等,应该说以学者的分析,多数都是得出相关的积极性结论。尤其我们要注意的是,这种新兴的电子支付,既包括传统的卡支付,进行了新兴创新,也包括依靠互联网平台进行的这种互联网支付,它们不仅仅是解决支付本身的问题,而且通过支付服务,进一步创新出,拟发出更多的交易行为。跨境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新兴电子支付所支撑的,当然更加体现为跨境电子商务方面,在旅游市场方面可能相对来说还是更依托于传统的电子支付工具多一点。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它跟支付,跟消费之间有一个非常密切的、直接的逻辑,我们在研究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时候,可以看到一笔电子商务的交易,能否最终完成,实际上很大一个比重,是决定于支付本身能否能实现。如果支付本身实现率比较低,很大程度上就影响到这个交易能否完成。另外支付的效率和安全本身就是一个翘翘板,一个越来越便利的支付,必然会面临着风险的提升,所以这里对于效率的影响,实际上有非常复杂的一套东西在里面,也是值得我们讨论和研究的。
另外一方面,支付行为,支付工具究竟对于居民的消费可能会带来很多间接的影响,这些间接的影响,比如说对于消费信用问题的解决,大家可能平时也都用到了类似于支付宝之类的东西,支付宝在国内的诞生,首先是为了解决一个B2C发展过程中的信用终结担保问题,这个我们可以看到,跟(英文)在国外发展的情况是不太一样的。正是因为在消费过程中,原有的信用体系存在不足,因此它起到了一个消费信用支撑的功能,这种功能肯定会间接对于促进居民消费起到很大的正面作用。
再有一个,是这种所谓基础上的大数据挖掘和管理方面,大数据本身现在谈的比较热,基于大数据的挖掘,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促进交易的效率,大数据的来源有很大一方面,就是来源于支付本身。因为支付行为,它可以积累大量的,无论是商户还是消费者,还是在交易链条当中的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信息的进一步归类和剖析,无论是对于分析消费者行为,还是国家政策制定来考虑不同领域的发展现状,实际上都是很有价值的。最终的目的其实都可以服务于,如何来促进消费,如何来更好的理解消费者的行为模式,这又是一点。
第三,我觉得值得关注的间接影响,实际上就是在支付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更多的金融服务。比如大家谈的比较多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中的一些内容,有一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创新,有可能是为了提升你的居民消费的可支配收入,还有一些是有利于提升编辑消费倾向的。
比如说传统的货币市场基金,增加了一个消费支付的功能,实际上有利于你在完成投资的过程中,同时增加了这个消费支付的倾向,这个在国外不是一个新东西。这里面我觉得都是所谓,对于居民消费的一些间接影响问题。
当然还有其他问题,对于消费的影响在我们国家这种特定的体制背景下,应该说更加突出。比如说刚才谈到的所谓跨境支付,中国人想进一步的到海外,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这个过程中支付的基础,必然也要跨境,也要国际化,如果说未来中国的支付基础设施,支付服务工具能在这个方面走在前面,那么从后台支持的方面,必然会很大程度上支撑着中国的消费投资进一步全球化。
当然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还面临着一个特殊的问题,就是国内有很多消费不足的区域、领域,能否用支付的创新和手段,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呢?比如说在农村消费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缺乏传统的机构支撑,随着电子支付这种无形设施的发展,是不是能够对它起到支撑的作用呢?这就是一个值得重要思考的地方。
另外比如说对于区域消费比较落后的地方,是不是有相关的作用,之前我们找到一个数据,就是按照支付宝的年度对账单,最热衷于电子支付的远远是偏远的地方,2013年占比最高的地方是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然后还有西藏的阿里地区,还有青海的一些地区。
实际上包括移动支付排名比较前的地区,就是利用阿里的支付宝进行移动支付的,排名比较前的全是位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这个在某种程度上就体现了这种效果。正是因为这些地方传统的金融基础设施,支付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又随着手机成为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而且成本比较低,因此它完全可以成为替代或者补充传统金融服务的替代部分,进而对消费起到很大的促进多少。
总而言之,支付与跨境消费之间有很多,无论从理论上、政策应对上值得发掘的一些东西,最终二者联系的逻辑,无非就是说是否支付能对支付的创新,能直接影响跟消费有关的收入,编辑消费倾向,联系起来归纳,其实我觉得有几点,一个是支付效率的提升,支付安全的保障对于消费交易的效率提升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一个,实际上是全新的支付体验,还有比较新奇的支付文化尝试,对于年轻人,尤其是90后,包括80后,甚至包括70后,也能够刺激消费。比如说很多人进行很多消费,就是为了尝试某种新兴的支付手段,这个在年轻人里面也是很普遍的。
第三个无论是消费的信用支持和附加的金融服务,这些对于促进消费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就是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一些跟支付相关的便利增值服务,大家都知道跟信用卡相关的,除了交水交电,甚至还有在医院挂号,这个跟每一个在北京的人都有联系非常密切的需求,如果说支付工具跟这样一些便利的增值服务连接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促进相关领域的消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然最后是支付跟现在的网络经济,这种电商经济,实际上形成一个共赢的生态圈,它本身是整个新兴网络,电商交易的道路或者是桥梁,或者是一个水利管道,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生态圈,因此二者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和挖掘。以上就是我对于相关问题的一点看法,请大家多批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