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化妆品80%都是假货!”。网络愤青叫嚣着对美妆电商充斥假货的各种不满。3月19日,CCTV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当当网售卖的化妆品来自“天照天”批发市场,亚马逊披着行货的外衣贩卖假化妆品。这则新闻又推波助澜,给国内本就孱弱的化妆品电商行业重击,整个美妆电商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美妆假货,不得已而为之
话说回来,其实在当当网、亚马逊假化妆品曝光之前,各位对美妆正品的期望值本就不低,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根据利润二八定律,20%的线下消费者,占据着国际美妆大品牌80%的利润。如果品牌商开拓以打价格战为王道的电商渠道,降低价格,降低身段,和小品牌并列销售,难免影响品牌高大上的附加值。为了20%的利润,换做是您,相信您也不敢冒这个险。
除了国际大牌渠道和价格考虑之外,国内的电商平台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美妆假货泛滥也脱不了干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商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市场。当当、天猫这类的电商平台需要更多品类,做到人无我有,才有顾客光顾的嘛。品牌商不肯供货的话,可以曲线救国,从其他的渠道去拿货。而走私渠道,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水货,根据法律规定,是违法行为。那假货自然就倍受青睐。不仅能大批量生产,而且价格低廉,假货美妆绝对是电商销售的菜。
利益催生的一个诡异生态圈
当当、亚马逊等作为第三方消费平台,相当于实体店面,他们之间也常常展开争斗赛。价格低、平类多的平台自然容易胜出。当当没有的,我天猫有,那天猫自然就招顾客稀罕。面对化妆品行业的特殊渠道限制,对美妆假货,平台尽量视而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没投诉,也不会太多干涉。因为增加品类,这对平台而言,是多多益善。
售假商贩,不言而喻,从中赚取了高额利润,赚个盆满钵满。至于消费者,其实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消费者低价买大品牌,心理满足感强。加上国内维权成本过高,即使买假货也是打掉牙齿咽肚里,权当花钱买教训。加上有些“聪明”售假商贩为了息事宁人,一旦有消费者投诉,就会痛快退钱了事,基本也算相安无事。
电商平台对售假监管低。售假商贩从中谋利,消费者一则买到便宜货,二则懒得维权。执法部门呢,很少主动出击,没投诉也懒得揽活。至于品牌商早已维权疲劳。平台、销售者、消费者,人人有利可图,人人心知肚明,人人欲罢不能,谁也不愿意捅破窗户纸。就此,为了利益,美妆电商形成了一个既诡异又恰到好处的的生态圈。
是脓包,早晚都会被捅破
据统计,去年一年,在化妆品诱发病害的患者中,激素过敏性皮炎占到三分之一。过敏性皮炎,已经成为化妆品伤害的头号杀手。如果因为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给消费者造成人身损害,我国《消法》、《产品质量法》以及今年3.15日开始颁布实施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对此都有相关规定。作为售假商贩,应该对消费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至于当当、亚马逊等电商平台,新《消法》以及《办法》也做出相应归责规定。按照《消法》规定,网购平台都会有针对卖家的认证措施,并对卖家信息进行及时更新。除此之外,网络交易平台,自身还负有其他义务,比如告知消费者风险防范、规范信用评估服务、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制定纠纷解决规则及协助解决争议等。如果平台不履行应尽义务,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当承担连带责任时,消费者可以选择同时向卖家和网购平台索赔,也可以选择单独向其中一方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