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位护士来说,她当时是在夜班,是比较疲劳的状态,而且打击来得出乎意料,她没有防备,给当事人造成威胁,造成了强烈的身心冲击。”而据陈星羽的父亲回忆,陈星羽一周内上了好几个夜班,就是为了调班陪父亲手术。
这里面还有个体差异的情况。比如,有人痛阈高,能忍着,但有人痛阈低,稍有点疼痛就晕过去了。“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一样。”
【为何一会儿说恢复,一会儿又说瘫痪?】
南京公安机关内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领导有点 “委屈”——“第二次公布的‘瘫痪’不是我们说的……老百姓理解的‘瘫痪’是腿不能动了或未来要在轮椅上度过了……”
言下之意,分局局长胡士宁说“护士不是‘要瘫痪了’”,也是用的这层意思。
而在医学上,“瘫痪”是个专业名词。
它是一种症状,指肌肉活动能力的降低或丧失。有“完全瘫痪”,也有“不完全瘫痪”。即使是4级肌力,可以下床,也能够说是“不完全瘫痪”。
因导致的原因不同,瘫痪又可分为功能性瘫痪和器质性瘫痪。瘫痪既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持久的。若解除致病因素,不排除有康复的可能。
所以,记者屡次求证鼓楼医院骨科主任,他都给出了“瘫痪”的诊断,但都会加一句,“还是有康复的可能”。
【护士未来会怎样?】
鼓楼医院骨科主任说,鉴于外伤加心因性两个病因共同导致护士目前的情况,因此恢复的不可预测性很大。但目前治疗效果正在显现。
李箕君则担心护士会复发。“心因性瘫痪容易反复发作。”
他曾特别提到心因性瘫痪与癔症性瘫痪的区别:心因性瘫痪的特点是第一次发作。若反复发作,下一次可能在没有心因性因素促发时,也会发作,这时才叫癔症性瘫痪。
癔症是一种精神障碍,预后很差,病人很痛苦,但是病人以外的人会认为病人没有病,对病人有非常大的误解。它发作的形式几乎雷同,不发的时候是正常的。“比如有人一遇到事情就头疼。它不用心理的方式来表达,而是用躯体来表达。还有的孩子不愿意上学,肚子疼,如果逼着他去,他以后就会反复肚子疼,也是一样的道理。这和装病是不一样的。”
“当然我们现在把癔症性障碍叫转化性障碍,就是为了不要让老百姓误解是病人在装病。”
从护士的病程来看,现在还未达一个月,但若一直持续,就要考虑是否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后非常差,那真的是严重的残疾了。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精神痛苦更痛苦的呢?”
【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是属实的吗?】
鼓楼医院骨科主任回应: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确实是影像学显示的结果。
“那是影像学诊断,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一种辅助检查。有可能是外伤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应激障碍引起的,但不需要做过多治疗。”
【何时才能做伤情鉴定?】
公安机关回应:伤情未稳就不具鉴定法定条件。
南京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称,伤情鉴定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及法定条件。案发后,公安机关已经启动了伤情鉴定程序,并派员持续了解伤者的伤情及医院的诊断,对伤者进行了检查,同时参加了鼓楼医院的专家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