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报见习记者 徐佳/文
3月16日,阿里巴巴一纸公告,引起轩然大波。
在与港交所交涉无果,又面临京东上市的压力。阿里巴巴火线决定启动赴美上市工作,而预计阿里将超过1000亿美元的估值,也让阿里有可能成为全球融资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阿里目前20400名员工,约65%以上持有阿里3%的股权,仅按1000亿美元估值计算,约13260名员工平均将身家过140万元人民币。
如若在内地或香港上市,这个估值会更高。只是,内地、香港、美国三扇资本市场的大门,为什么给阿里关掉了两扇?
职工股暴炒过百元
在上述投行人士看来,阿里巴巴对港交所的青睐可以毫不夸张地用“我本将心照明月”来形容。早在去年下半年,阿里巴巴CEO陆兆禧就已经对香港媒体宣称做好了上市的准备。“当时有投行老总亲自从北京赶往杭州面会阿里高管,但阿里方面给投行的反馈是目前阶段还不需要投行插手。”
这并没有影响阿里内部职工股在场外市场的“飙升”。一名从阿里杭州总部离职、目前在上海创业的阿里前中层员工甚至向理财周报(新浪微博@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去年夏天时,阿里内部员工股收购价格就已在百元以上。一家在阿里大楼附近的餐厅老板,仅靠近几年收购集团离职员工的职工股都已身家过千万。”
选择香港上市,阿里集团无疑将获得较其他市场更高估值,但这似乎成了一场单相思。“合伙人制”的申请阻挡了前进的脚步,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的婉拒,令马云[微博]失了颜面。所谓“有条件的批准”惹怒了一向强势的阿里。
在一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的钱嘉颖向记者解释了合伙人制的定义:一般而言,合伙人对企业的经营权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在公司重大决策和事务的执行上有权进行干涉。同时,他们也遵守合伙协议,承担企业经营亏损。
这一制度在阿里内部已经实行了3年多,至今已有28名成员。毫无疑问,合伙人同时又是股东,最有可能坚持公司的使命和长期利益。但是,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显然没能让香港方面接受。
目前,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还是软银,孙正义手里握着36.7%股权,雅虎持有24%,马云仅有7%。但是雅虎和软银的投票权合计不到50%。阿里提出“创新”的上市方案,瞬间成了司马昭之心,无非是为在上市后依然保有对公司的绝对决策权。
钱嘉颖直言:“在港交所眼里,‘合伙人制’与‘双重股权制’只是偷换了概念。”
的确,尽管阿里方面多次表示并不存在同股不同权这一说法,但软磨硬泡的方式显然无法打动人心。既然不能破例,那么只有决裂。
在美估值预计不过千亿
相较于港交所的扭捏拘泥,美国的制度显得豁达很多。自由女神给马云更开放的怀抱,这正符合了马云的那句“我们不在乎在哪里上市,但在乎我们上市的地方必须支持这种开放、创新、承担责任和推崇长期发展的文化。”合伙人制也好,同股不同权也罢,在美国人都有先例。
美国二级市场的“双股权”可以支持马云以及阿里管理层在控制权上保有绝对地位。但基于他们的“游戏规则”,阿里巴巴在上市之后必须要面对的是高透明度的信息曝光以及财务审计。
前述投行人士介绍了美国上市程序:从初步洽谈到签订委托意向书,再到尽职调查以及财务的境外审理,包括路演,最后顺利上市需要经历10多道关卡。
他表示,一份IPO的公告,顶多只能表个态,既未提交申请,又未与投行对接,这样看来,整个流程还不能算步入正轨,随时有可能功亏一篑。这也是为何不少人认为阿里还有大船调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