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路由“三国杀” 土豪新贵小弟三方混战
发表时间:2014年3月25日 07:03 来源:南方都市报
应用不是想接就能接
南都:你觉得应用是好的突破口吗?如何嫁接?
童玮亮:纯智能路由器,依然是偏硬件,到软件或应用或平台,个人觉得还是有段距离。依然举小米智能路由器的例子,有1T硬盘,是个N A S或可能成为私有云,那对于用户在应用层面就有明显的入口,用户会在PC/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上去使用这个应用,那就带动更多其他和智能路由器匹配应用的使用习惯。要一个典型刚性应用的突破口切入用户的使用场景,智能路由器才可能真正变成智能家庭的入口或中枢。
徐晨:这个我觉得更多是市场已经逼迫厂商从功能路由器到智能路由器,而不是所谓的厂商来突破,因为基于A ndroid的方案比传统的方案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价格也因为量产的关系基本没有太大的差距。所以不是你决定做不做,而是上下游和需求端告诉你必须做。
其实基于路由器的应用面非常广,理论上任何互联网和移动的应用都可以放到路由器上,但是由于其缺乏移动性,所以更加适合的应该是和家用消费电子相关的互动应用,比较容易想到的是家庭网络存储、影视频流媒体分享、智能家具控制等,但是那几块也有不同的人在切,所以看上去路由器非常“万金油”,机会很多,其实反过来看,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取代路由器,竞争也很惨烈。比如很多智能家具的厂商的产品都已经带有路由器的功能。就像手机短信的出现意味着BP机的存在性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黄冬:我想未来有关智能路由器的框架可以分成几波:首先第一波应该是存储类服务。其次是网络服务,包括网络加速、流量管理、屏蔽广告和安全等问题。第三波的服务,可能是所谓的智能家居接口。不过目前来看,各个厂商还没有明确走到这一步,需要一定的周期。
采写:南都记者 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