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如果IT企业不能在线解决“你是谁”和“你要把钱放在哪里”,那么所谓互联网金融就一定会在中后端从线上走到线下,重新委身于传统金融机构。所谓创新,很难对传统金融构成颠覆性的挑战。
微信:用户不等于账户
这是微信现在最大的问题。如果微信不引导其用户绑定银行卡的话,那么微信转向金融的可能性就会被局限在非实名的电子现金等小额支付领域。
用户是否绑定身份识别和银行账户,决定了用户的黏性和可商业化的难易。作为淘宝商户对淘宝的黏性是最强的,银行卡持有人对银行的黏性次之,微信用户对腾讯的黏性再次之。
对IT企业而言,软件客户通过绑定身份成为真正账户的方式大致有两类,即前置绑定和后置绑定。
前置绑定是指特定的互联网服务必须和账户绑定才能提供服务,如支付宝,必须绑定银行卡才能使用;后置绑定则指特定的互联网服务不需要绑定账户即可提供服务;比如微信,作为独立软件先有客户,然后腾讯才开始尝试将其和银行账户绑定。
与银行和支付宝相比,微信不具有客户信息,后置绑定银行卡的成功几率通常也很低,并且财付通并不和商业银行信用卡数据中心物理直联,资金集聚能力受到较大制约。
腾讯现在只能通过后置绑定实现从用户到账户,但后置绑定的缺陷是明显的。
当你打开微信的“我的银行卡”时,可以看到其中罗列着手机话费充值、理财通、彩票、微信红包/Q币充值、电影票、嘀嘀打车等多种功能选择,这清晰地折射了微信对QQ优缺点的继承,对银行卡绑定、手机绑定等多种后置绑定的尝试,以及其他大量无需中后端支持的在线服务。但如果我们打开银行卡或者支付宝,上述纷乱的情况不可能出现,只会出现账户金额和可售金融服务。
因此,如果说银行账户和前置绑定客户可以成为互联网支付账户,后置绑定客户则更容易成为小额支付的电子现金、电子钱包。
目前微信携手京东商城[微博]、大众点评等,存在着三种风险,一是微信仍仅仅充当了接入端口,将微信用户更有效地向京东等推送而已,但这不意味着腾讯自身中后端能力的增强。二是京东、大众点评等,也同样面临从PC端向移动端的迁徙,在这方面他们并不比淘宝做得更出色。三是淘宝/阿里和京东的客户重叠度究竟有多大,或者说微信+京东的模式,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动了淘宝的奶酪,仍不清晰。腾讯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传统的IT企业,还不是互联网金融企业。
阿里转型的考验
阿里要成就互联网金融事业,必须要摆脱其“传统电商”的身份实现转型。
首先是从PC端走向移动端。我们预期终端的争夺,未来将集中在以手机为代表的手持终端,和以电视为代表的家庭终端上。淘宝和阿里至今看起来仍然是以PC+Web为主的企业,要实现向移动端+App的惊险一跃并不容易,尤其是支付宝走向移动支付,需要比较漫长的市场导入期。
第二,支付宝有必要向零售金融销售平台转型,从销售商品为主的网购,转型到销售金融产品甚至文化传媒娱乐产品。因为网购商品市场增长毕竟是有限的,同时网购严重受制于商品质量和物流配送的制约。
而余额宝[微博]已经证明了这种转型尝试的巨大成功。
第三,是从线上走到线下的转型。
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中,目前线上仍然只有不足8%的占比,并且并非所有的产业、产品和服务都可以被互联网化。因此马云[微博]必须走到线下来拉客,重视和争取这至今仍然庞大的线下市场和客户。
这个转型会非常具有挑战性,线下商家的竞争,线下数千家收单机构的竞争本来接近白热化,拉客何其难!快的和嘀嘀打车软件的烧钱竞争,不仅折射了未来商务收单方式的多样化,也可能更大程度上折射了马云的这种思考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