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江虹
北京市北三环三元西桥周围密布了七座报刊亭,其中两家关张,还有一家正寻求转让。纸媒没落的尴尬处境,亦投射到了报刊亭的身上。
就在三元西桥八公里以外的富力城,有家报刊亭却因被选中升级为北京首批多功能数字报刊亭而可能迎来新生曙光。
3月24日,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总经理陈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北京市逾2000个报刊亭正在寻求多功能数字转型,首批11个新数字报刊亭已经投入使用,富力城这家报刊亭正是试点之一。
多功能数字报刊亭是目前北京邮政的重点创新项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亦了解到,北京邮政正考虑给这个项目招徕社会资本。
曾经的紧俏资源
过去近二十年,报刊亭曾是一道时髦而又紧俏的城市风景线。2000年,中央文明办、国家邮政总局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报刊亭的建设、管理和运营,被明确由邮政部门负责。不过,十多年后,报刊亭在全国各地有了不同的命运。
比如北京,全市2000余个报刊亭归属北京邮政下属的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所有。而在广州等城市,邮政所属的报刊亭几乎完全退出,而转由其他经营者介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广州的报刊亭主要有两大主体经营,一个是私人经营者,一个是广州市报刊亭有限公司。后者系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广州新华书店集团共同注资的公司。
而在广东大多数城市,除了有这种官方背景与私人背景的报刊亭外,各大媒体集团在当地也有自建的报刊亭在运营。据广东某传媒集团人士透露,除了与上万个报刊亭有业务往来外,该集团在全省还有近百个自建报刊亭。
虽然建设投资方不尽相同,报刊亭的管理运营却是类似,很多报刊亭均是采取委托代理的方式,由社会上的群众(有的地方会特意倾向于特困或下岗人群)与报刊亭的业主签署委托经营合同,具体操持报刊亭的日常经营。即使是报业集团自建的报刊亭,经营方也不是报社人员。
据一位接近邮政系统的匿名人士透露,早年报刊亭的经营很是紧俏,没有邮政或政府资源,还拿不到报亭的经营权,有些人遂倒手转卖报刊亭。
按规定,虽然各省市报刊亭管理费不尽相同,但是费用均不太高,比如广东潮州市的报刊亭,月管理费仅在60元,而北京这样的城市,寸土寸金,月管理费也才几百元。但是部分被倒手的报刊亭,月管理费却是数倍以上。三元西桥并不算是北京最紧俏热门的区域,此地的报刊亭月管理费却逾2900元,一年缴纳3.5万元。
北京一家报刊亭的经营者宋女士便是两年前从报刊亭拥有者手中接过经营权的,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虽然现在仍有盈利,经营却特别累,每天十多个小时呆在一平见方的空间里,吃喝拉撒都困难。她亦透露报刊杂志销售不尽如人意,半数利润还得仰赖卖卡卖水卖食品等。
正因如此,宋女士打算将报刊亭盘出转让,“所有书报、空调和冰柜等设备打包20000元,加上我们已经付过的三个月租金8750元,你付28750就可以拿走这个报亭了”。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路另外一个报刊亭也是接手自上一任经营者,现任亭主张先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有的月份能挣一两万,有的月份连2400块的管理费都挣不到。”
有的报刊亭经营人扛不住,只好退出了。如三元西桥附近这两个关门的报刊亭,自去年关门之后近一年内,仍看不到有新经营者入场。
困境中的转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过去几年,由于涉及报刊亭的管理争议,全国各地曾有过报刊亭的大规模退出。2009年,江苏省无锡市政府“强拆”全市1241个报刊亭,紧随其后,国内很多城市都先后拆除了报刊亭。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总经理刘绍权透露的数据,2008年至2012年底,全国共拆除了10468个邮政报刊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