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两个渠道互相掐,只不过上面有一个大脑说你们互相博弈,有大脑控制,虽然博,但是也不说什么,后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变成两条腿交叉的过程。首先我们把采购进行融合,第二步就是价格融合。然后是价格融合。不管线上线下怎么融合,还要开放。
开放是借鉴互联网模式。现在不能说一定是对,一定不对。但是至少说,我们一路走过来,完全是按照怎么从传统企业向互联网企业过度,规划我们发展的路径。
从今天来看,苏宁从2010年到2013年这几年走过的一些路,一直都是在战略布局上做出一系列的转型。从战略层面看,我认为这些战略的转型是对的。虽然说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并不好。我们的利润是下降的,但是从整个战略上来看,并没有产生正确的结果。
实际上使我们开始反思,为战略上正确的东西,但是在行动中间,并没有产生正确的结果。我们传统的零售企业在向互联网转变的过程,我们要把过去的东西重新审视,我觉得有三个东西需要我们重新审视。
过去我们做零售,现在还在做零售,我们做了几十年的零售,我们说零售是什么?零售就是商品信息资金的互动,怎么才能做好零售?做好零售就是三样东西。商品,价格和服务。商品丰富,价格优惠,服务要好,你的东西就能做好。我们做了几十年,我相信大家对这个东西坚定不移。但是到了互联网的时候,沃勒是不是有了这样的东西,就能够做好呢?其实不是的。
比如说商品,过去我们做商品的思维是什么呢?商品有一定功能,功能越多越好,价格越便宜越好,同时服务做的越好越好。但是商品功能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不一定。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做商品的时候,往往看到的是大众群体的东西,我们有很多的产品。一个消费者从使用到产品报废,有很多产品功能他都不知道,连碰都不碰,但是他对这个功能也买单了。
我们工厂也对功能买单了,但是这个功能到最后整个生命周期都没有被挖掘,没有被使用。我们不是简单的做商品,我们要从商品思维转变成产品思维。商品思维就是说,这个产品到底是解决哪一类消费者什么样的需求。
再有一个我们过去讲价格,价格这个东西非常的有效,价格竞争是非常有效的竞争手段,到今天还是这样的,不仅中国人说价格竞争,美国人也一样,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都一样,都习惯于价格竞争。但是在价格竞争这件事上,如果我们做的越来越极致,就相当于我们说过去传统互联网提出的免费思维,今天不仅仅是免费,还倒贴了。
如果说价格竞争打到这样的地步的话,对消费者是有益处,对企业也有益处,一定是有弥补的。但是这种弥补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本来一大车工具在台湾,在新加坡,在多地方都用,大家用着非常好,很喜欢这个工具。其实推这个工具的时候,从研发来讲没多少成本,三五个人就能搞起来。
这个工具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其实一个城市里打造一个品牌没多长时间就能让大家认同。但是这个产品抛去研发成本,现在这个产品成本已经加出了那么多推广成本。同样一个产品,价格的问题,是不是就是免费,不一定。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看中的东西不仅仅是价格,是价值,这个东西能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在互联网经营过程当中一直都是线性简单的思维方式,就是便宜。现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不便宜的东西。
如果说我们零售企业,始终把价格作为重要的手段,不能把价格变成价值的导向,实际上不管我们在线下,还是在线上,我们都有一些影响。对我们零售来讲,我们说第三个反思就是服务的问题。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做好就行了,我们怎么样。但是你做规范,你做的严谨,你做的好,消费者有没有感受到,顾客有没有感受到?
或者顾客感受到了,这点是不是顾客所需要的,这就不一定了。也就是说从实体服务,到互联网时代,大家讲的是一种体验,体验是顾客能感受到的服务,他能接受到的服务。他为他接受到的服务买单,这就是价值。
所以我们说从商品到产品,从价格倒价值,从服务到体验,这是我们这几年走过来,我们认为有没有互联网思维,有的人说有,有的人说没有,不管有没有,我认为互联网是一种工具。但是只要用不同的工具,即使做同样的事情的时候,每个工具所能带来的习惯和技能一定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