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虚拟信用卡影响货币创造?
虚拟信用卡尚未出生,即被暂停。除了出于安全的顾虑之外,可能对货币创造产生影响亦是其被暂停的主要原因之一。
3月11日,腾讯和支付宝双双宣布,将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网络虚拟信用卡。以支付宝和中信银行的合作为例,首批拟发行约100万张,授信额度200元起步,上限则根据个人网络信用度确定,并可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记录和信用记录,逐步提升额度。
但在这个消息面世短短两天之后,3月13日,央行即下发文件,暂停了虚拟信用卡。央行的理由是,暂停相关业务意在防控风险。
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谈及此事时,指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监管当局出台政策的初衷。其中一个就是,要考虑一项互联网业务到底对货币创造功能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对于虚拟信用卡,吴晓灵认为,虚拟信用卡是在一个有支付功能的企业发放信用卡,可能会对货币创造产生影响。
合规后可推广
3月24日,央行打破长达一个多星期的沉默,首度就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回应市场。谈及“虚拟信用卡”时,央行称,其发卡流程全程网络化,省略了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突破了现有发卡面签审核等基本管理要求,对反洗钱法律制度和账户实名制度产生较大冲击。
“传统银行发的信用卡的申请必须满足‘三亲见’原则,即亲见本人、亲见原件、亲见本人签字。但虚拟信用卡业务目前无法满足这一条件,这里面肯定存在一定风险。”一名国有大行人士表示。
央行也称,虚拟信用卡由于办卡流程无法有效确认客户本人办卡意愿,在目前个人身份信息非法买卖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的确存在较大的冒名办卡风险,极易发生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
此外,“虚拟信用卡”发行与实体信用卡发行的监管标准不一致,必然引发发卡市场的不公平竞争。
近日,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也表示,虚拟信用卡,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这些新的技术,使办卡的流程大大简化,但是这种简化和目前我们账户管理实名制以及反洗钱的一些有关要求是有明显冲突的,为了防范这种法律风险,我们及时提出了监管的意见。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未来的银行卡是向着没有实体介质的账户发展,这是一个趋势,这个趋势不会因为本次央行对该业务的暂停而改变。”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莹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而樊爽文也表示,如果未来虚拟信用卡相关的流程能够进行优化,能够真正地在账户实名制和反洗钱这几方面达到有关的政策要求和法律规定的要求,是可以逐步推广的。
李莹也认为,在安全性可控的情况下,虚拟信用卡未来发展的趋势显而易见。
创造货币的可能性
在现代的货币体系中,由中央银行发行基础货币,商业银行负责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缴纳一定的准备金后,可以将剩余资金贷给企业部门。企业得到贷款后又会将其中一部分存入这家商业银行或者其他商业银行。接着,商业银行可以再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贷款发放取出。如此反复,最终社会中形成的购买力将是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若干倍。这个过程,称之为货币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