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代周刊编者按】近年来媒体人跳槽、转行和创业的事情时有出现,大家已屡见不鲜,但很少有像魏武挥这样对此现象进行过细致归纳和分析的。特别是媒体人创业,反映出了目前创投市场的繁荣程度,也反映出了媒体人这一“特殊群体”,“下海”之后心态上的变化,这些都在提醒着那些媒体界的“准创业者”们:转型和创业有风险,辞职需谨慎。
这些年,资深媒体人离开就职多年的传统媒体的事,时有发生。本来职场里跳来跳去,也属正常,但伴随着深刻而且未知的媒介生态转型,这些媒体人的转身,就变得极为抢眼。
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种转身方式:
其一,从为媒体打工,到改为与媒体打交道,比如从事广告或公关,尤其后者更甚。对于很多中国很多公司来说(无论是企业主还是公关公司),他们更喜欢用媒体人做公关,因为他们认为媒体人人头熟,做事方便。比如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郎朗加入了腾讯电商,在第一财经效力较久然后在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短暂过渡后的徐洁云,加入了小米,更有资历非常老先后在财经、财新待过的王以超,加入了京东做公关,近日转至乐视。
其二,创业。前《NEWSWEEK》中文版执行主编陈序跑出来创业一个众筹项目“赞赏”,21世纪经济报道的左志坚创业做“拇指阅读”,刚刚还拿到了经纬的投资。财新的资深记者赵何娟创业“钛媒体”,中国企业家李珉创业“虎嗅”,在IT圈里都很知名。申音、罗振宇、王凯都是媒体人,现在凑一起创业,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已经鼎鼎大名,申音在背后也颇有功劳,时下王凯的《凯子曰》正在慢慢运作。网易这个网媒前后颇出来一些人创业,如雪球的方三文,春雨的张锐,猿题库的李甬,陌陌的唐岩,俨然一个网易系。创业队伍里相当大的一个腕儿,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之一刘洲伟拉出一个投资基金来,据称主要面向互联网金融。
其三,改行。比如商业价值的主笔夏勇峰,跑去做了小米的产品经理。改行其实也非常多,另外还有天下网商主编许维去了一个以企业社交为核心的创业公司明道就任主管销售的副总裁。还有加入风险投资去做投资的,先后有李黎、赵楠等。
至于从纸媒跑到网媒,那更是不可胜数,在网易、腾讯等门户里,你都可以发现大量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媒体从业经历。这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一个近来比较知名的事件是钱江晚报的潘越飞去了搜狐任IT频道主编,这本来也不算什么值得关注的事,重点在于潘越飞尚不能算是“名记”序列,但就是因为在虎嗅网上前后发了两篇个人随笔性质的文章,声名大噪,被搜狐看中挖去。这俨然是一个自媒体人依靠几篇文章成功转岗的非典型性案例。
离开媒体的媒体人,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收入”,以报道国美事件而著名的记者郎朗在离开21世纪经济报道时,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长长的离职原因。他提到,过去媒体行业所提供的薪水还是能让人满意的,但物价上涨之下,媒体行业的薪水却不上涨,到了今天,早已经不能视为中等收入群体。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是非常实际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动因。有些媒体人在离开媒体之后,声称过去所从事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限制极大,很不自由。但我委实要批判一句的是:矫情。事实上,媒体行业的工作是极其自由的,上下班时间并不固定,如果只是因为内容写作上感觉不自由,那是多少年的事,也不用现在忽然有了大发现似的恍然大悟。人奔利走,应有之义,非要加一个价值判断,为实则谋利的事儿去占据道德制高点,没什么意思。
另外一个动因在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传统媒体江河日下,是很多人的判断。守着一个王小二过年般的行业,自然想离开。有俗语说,站在风口的猪都会飞,传统媒体行业,自然不能算站在风口上。离开一个正在下滑的通道,改换跑道,进入一个上升通道,本质上也是奔着利去。只不过前一个动因“收入”是现实,这个动因“趋势”是谋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