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母后指名要个红米NOTE,我找小米的朋友要F码,聊起4月8日米粉节,他问我觉得米粉节当天能出多少销售额,我按去年双11当天小米的销售额DOUBLE了一下,觉得能到10亿就顶天了。他说他估算估计得过13亿,光为米粉节一天备货的手机就过百万台了,配件也肯定有亿元级别得量。我说很难,京东去年618当天销售额也就这数吧,天猫双11整个手机类目销售数量也没到百万台。于是我们俩打了个小赌,我要赌赢了回头他个人再送我一部红米NOTE高配版给父皇用,他要赌赢了我请他敞开吃一顿雕爷的薛蟠烤串。打赌的结果居然是我马失前蹄,欠了丫一顿薛蟠烤串。不过130万台手机15亿这个数字确实出乎我意料,因为毕竟单品牌少SKU再大力度的促销,也无法与618和双11这种平台型大促的多品牌多SKU的动员力和社会关注度相提并论。而小米作为少SKU的单品牌为主,一场大促能卖到这个数字,只能说其品牌的关注度积累和销售势能爆发力强悍到可怕。
虽然输了某贱人一顿薛蟠烤串,但母后拿到红米NOTE的心花怒放,这个其实很触动我,这几个月我送了好几部红米给人,这个产品我越琢磨越有意思,甚至认为红米是小米发展历程的豹变也不会过,小米手机阵列+红米手机阵列在1999-699元区段的每一个价格节点上都有了有力布局。去年双11前后写过两篇闲扯小米(分别在此、在此。),今天就再来一篇补齐米三篇吧,写写去年底直到米粉节我对小米最感兴趣的几个话题点。
之前两篇讲的都是硬件和营销,这次讲三个东西:红米系列,MIUI系统和用户特征。
首先说说红米系列,先说我个人对国内消费市场大盘的一个判断:未来几年,具身份属性的流通品都会呈现M型结构。以手机为例,诸如苹果三星这样4000元以上的高端品牌和产品还是会保持增长,而其它安卓厂商的旗舰机价格将下探到2000元以下(这个价位是小米旗舰机锚定的),更便宜的千元机将会大行其道,2000-4000元价格段的中端市场则会崩塌。
而从产业技术发展曲线上,安卓现在的问题是性能有过剩趋势,平心而论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很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放在静态的时间来看MTK 8核的性能已经基本够用了。多年以来各大厂商炫肌肉式硬件升级就如同军备竞赛一样越来越失效,单纯的硬件参数亦将越来越不能打动大众市场用户,而且IT产品进化成消费电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去IT化和廉价化(当廉价化到一定程度后再往下打价格战的效果会越来越衰退)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打动对硬件本身没有特别多追求的大(小)众(白)用户必须依靠可感知的产品性价比整体体验:硬件能做的事+软件交互的使用友好度+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是行业媒体/KOL和线下分销/运营商渠道,而是社会媒体关注度和用户之间的蚂蚁雄兵式口碑传播力)。谁能在千元机市场提供最佳的可感知产品性价比整体体验,谁就有机会获取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的胜利果实:增量市场即大量还在使用塞班和功能机的中老年人和三四五六级城镇消费者;存量市场即几千万台山寨机/准山寨机的存量转移。至少现在看来,凭借独特的软件交互体验和品牌用户特征,红米是最有机会引领第二波智能机换机狂潮的。
其次说说MIUI系统。
有很多人聊天时都问过我,怎么通过复制米式营销来复制小米模式,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本末倒置,好产品自己会说话,营销只是放大器。营销=有逻辑成体系的方法论+对产品的理解和诠释+针对目标受众心理和行为学的灵活创意点+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一个产品的成功,30%取决于定位,50%取决与产品,20%取决于营销。所以,在产品实现度不够高的时候,暂且忘掉营销吧。
说回来手机产品,价格锚点被市场或所有厂商一起定死了,可腾挪空间相当有限;硬件是标准化的东西,且高度受制于价格,工艺和优化也属于常量,大幅的领先也不太可能;那么这里面的唯一的体验变量就是系统软件,而搭载MIUI的红米为用户提供了超过其它品牌同价位同配置产品的使用体验,MIUI正是红米最大的性价比溢价。MIUI是我选择小米手机的第一要素,小米的用户都知道MIUI好用,就算不选择小米的人对MIUI也都基本是认可的。我自己在使用MIUI的过程中边体验边总结,站在纯用户的角度给它的评价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