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续航、误判行为、实用性不高……本地第一批使用者吐槽多
“智能穿戴”设备是近两年科技公司最热衷的产品之一,除了谷歌研发智能眼镜之外,三星、苹果和国内大批互联网企业也投身其中,智能腕表、智能手环、智能戒指、智能项链等相继推向市场。但本地第一批尝鲜者向成都商报反映,智能手环等产品质量有瑕疵,实用性不高,用不了几次就被束之高阁。
智能穿戴设备目前在市场上叫好不叫座,解决消费者遇到的问题,可能是这类产品想要进一步普及的关键。
三个月电池阵亡
UP售后怎么解决
戴先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和几位同事去年初通过海外代购了Jawbone UP第一代智能手环,单价约1400元。“当时这款科技产品卖得很火,可以跟踪你的运动量,监控你的睡眠,还有智能闹钟,通过振动唤醒你而不影响身边人。只需连接电脑或者iPhone,就能将记录的内容同步,通过图表很方便自我管理。”
市面上比较有名的同类产品还有Nike+FuelBand、Fitbit Flex,以及国内的咕咚手环。Jawbone UP的销量和Nike+相当,于是戴先生和朋友们购进了这款手环。但用了不到三个月,智能手环的充电就成了大问题。“这款产品电池的容量衰减得很厉害,从最初45天充一次到后来每天一充,大概在三个月的时候彻底充不进电了。”戴先生联系代购的淘宝店铺,对方认为时间过去太久,购买地又在美国,他们没办法保修。另两位购买这款手环的同事,也先后遇到“电池阵亡”的问题。
智能手表每日一充
实用性受质疑
王先生是成都第一批智能手表用户,几年前摩托罗拉刚推出智能腕表MOTOACTV时,他就请人从国外代购了一款。当时,这款智能手表的概念足够令人兴奋:它可以是个计步器,通过GPS记录你的运动轨迹,还能充当随身音乐播放器。
但使用几次后,兴奋就被烦恼取代。首先这款腕表续航时间太短,一天一充,甚至一天都坚持不了。“早上充好电去上班,下班准备跑步时就没电了,让人很沮丧,总不能一直充电就等着跑步吧?”于是他决定白天使用,晚上充电,但早晨睡醒看个时间就很不方便,因为手表还在充电。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三星、索尼等推出的智能手表,续航能力有所加强,但电池技术没有突破,使用时长仍然是这类产品的硬伤。HTC全球销售总裁张嘉临近日来成都时,成都商报记者将此话题抛给他,张嘉临回应说,智能穿戴产品受电池问题困扰业内皆知,HTC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智能穿戴产品,电池续航能力相比其他产品有很大提升。
更像一个玩具?用户期待深度服务
“智能穿戴注定不会像智能手机那么火,因为使用过你就知道,它只是一个玩具。”俞先生是个数码玩家,经他手的智能穿戴设备很多,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戒指……俞先生认为这些设备实用性都不够,比如智能戒指,只能显示时间,提醒来电,刚使用时有股新鲜劲儿,用几天就发现用处不大。
郭小姐也是尝鲜者,她购买的智能手环现在躺在抽屉里。之所以不继续使用,郭小姐解释:“就是玩玩,其实你只要较真你就输了。比如运动记录,它只在你跑步或者打球时比较精确,其余时候完全取决于你佩戴那只手的动作,有时候手上动作稍微大一点,它就认为你在跑步。再比如记录睡眠状态,有时发现它的记录完全不可靠,明明睡得很浅中途醒来两次,图标却显示深度睡眠状态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