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采纳了这个意见,虽然不是电影《社交网络》描述的那样过程。但众所周知的,这个点子被迅速付诸实施,并诞生出新一代互联网巨头--Facebook公司。
扎克伯格事后回忆到,自己讨厌为他人做“嫁衣”,正如自己不愿在别人手下干活一样,“等到最后一刻,大家都推出自己的网站,就说你的不如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就来吧……否则就等以后我再帮你。”
而德安杰罗也成为Facebook创业团队的首批成员,并出任CTO,后期更出任负责工程的副总裁,主导了 Facebook 的 data mining 与分散式系统(包括广告投放系统、协同系统等功能)。在此期间,他还坚持如程序员一样写代码。
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他如是解释:“作为掌管着如此规模公司的CEO如果还要写大量的代码,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想法。但是写少量的代码并一直保持着和代码库的接触却能带来很多的益处。”
这些益处包括:它能让你了解其他人要完成任务时会面临多大的困难。这对于形成基本的直觉很重要,即什么事情容易做和什么事情难做。这会让你很自然地推动公司去做一些更有价值的项目。它能让你更加理解工程师。如果你自己了解编程方面的工作,你的直觉将会更准确,也会得到更正确的结论。它将会帮你形成这样的结论:我们需要减缓产品开发的进程,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如何提高工程师的工作效率。
但这只是这位天才小子玩转创业的第一步。他在日后坦承,自己从Facebook学到了“着眼于长期,不做出为了眼前利益牺牲长期发展的决定。永远做对的事让公司持续成长,然后活得比所有人久。”
这深刻显现出不同于商学院毕业的经理人的“极客”本色——执行比创意更重要,一切都跟执行力有关。
用德安杰罗的话说,Facebook 在做的也不是什么新点子,但是我们有
了点子之后就会非常认真地去执行,专注在品质以及扩大规模。这番话让人联想到Facebook办公室里常见的“Stay focused &keep shipping”、“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等标语。
解惑的创业
在Facebook工作时,亚当·德安杰洛又遇到了一个“极客”——查理·奇弗(Charlie Cheever)。奇弗毕业于哈佛大学,比德安杰洛大4岁,担任Facebook Connect和Facebook平台的主管。
跟扎克伯格一样,他们的目标就是让世界更开放。但寻找开放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奇弗的问题就五花八门,比如说那家餐厅什么时候开的,为什么这个停车位是这种形状。然而,尽管有很多社交网站可以用来共享照片,更新个人信息,但是却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人们分享知识。
查理·奇弗花了大量时间思考,为什么他脑中的问题那么难找到答案,并想象如果能把所有疑惑都解决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这些疑惑和解决问题的路径,恰好与德安杰洛不谋而合。他们决心专注成立一个关于知识的社交网络,并聚集一批牛人回答疑惑。
2008年,德安杰洛离开Facebook,2009年,他和查理·奇弗一起创办了Quora。2010年6月,Quora正式上线,团队只有12人,但已经获得了1100万美元的投资,估值达8600万美元。
得益于高质量问答社区的创新理念以及创始人在美国互联网科技圈的人脉,立即引来了包括一批牛人的进入。不用说,首先一个便是他们的前老板兼死党扎克伯格。成为首批用户的扎克伯格马上在Quora上问道:“有啥创业公司值得我去收购的?”提问没多久后,这家巨头就收购了Nextstop,而这正是Quora上众多答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