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智慧城市”这剂洋秘方能否治疗中国的城市病?
发表时间:2014年4月17日 11:48 来源:浦东时间网-新世纪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回归“智慧”

没必要过于看重“智慧城市”概念,而应按自己的现实和节奏,最终让城市“智慧”起来。

专家的共同看法是,“智慧城市”建设有其长处,中国应吸收,但没必要过于看重概念,应按现实和节奏,最终让城市“智慧”起来。谈论“智慧城市”,不能绕开网络,也避免不了谈论大数据等技术。然而,也有专家提醒,应警惕技术中心主义和唯工具论的陷阱。

住建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郝力曾公开指出,2009年到2013年,在各部委将“智慧城市”工作定位在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范畴的政策导向下,技术驱动是地方政府和企业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流模式。北大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柴彦威称:“国内‘智慧城市’发展处于摸索阶段。每个城市的目标、实现方式等暂无统一标准。”

“在短时间内将政府管理和居民素质提升到欧美城市的水平是很难的,这需要从文化、教育、机制等多方面去努力。”柴彦威说。但有些官员把信息技术看作解决城市问题的救命稻草。他说,面对诸多城市病,不少中国城市已失去耐心,急于借助“智慧城市”,技术性地解决城市发展出现的种种问题。

“我们的城市发展理念已经从电子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化城市推进到‘智慧城市’,大概每隔五年就有一个新概念出来。如果‘智慧城市’只是一个概念和操作方法,此类新名词还会层出不穷。”张新红评论说。

袁崇法直言不讳:“我根本不看好‘智慧城市’。搞一阵风,运动式的,想用十几二十年的努力让几百个城市都成为‘智慧城市’,根本不可能。在新型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智慧城市’只能起到非常有限的作用,不能搞忽悠。”

2013年7月22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草案。

上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建设原则、主要目标、信息安全保障等,被业内寄予厚望。

业内期望,来自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能够统筹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结束盲目建设乱象。

[1]  [2]  [3]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