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蓬勃发展的购物卡市场如今已风雨飘摇。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独家获悉,上海共享商业增值网络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共享一卡通”公司)资金链断裂,老板被捕,已售购物卡无法使用。
“这家公司老板3月6日就已经被抓了,并非如外界所说的携款逃走。我们在3月5日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消息,所以提前清空了手上所有的这家公司出售的购物卡。而在这一个月中,有些持有购物卡的大客户,也开始疯狂刷卡购物,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拿到货,因为商家没有从‘共享一卡通’公司拿到现金,所以不会给客户现货。”4月13日,上海一位郑姓“黄牛”向本报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
事实上,自从去年国家强力实施反腐以来,上海的购物卡市场已一片萧条,无论是去年的中秋节还是元旦、新年,贩卖生意都比以往冷清很多,“共享一卡通”公司的资金链断裂也源于此。据调查,如今上海购物卡产业链上,并非只有这一家倒闭公司的卡无法使用,另外还有其它发卡公司的类似商银通或畅通卡也都开始在一些商家不能使用。
资金链断裂
据本报记者调查,发生资金链断裂的“共享一卡通”公司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其所销售的购物卡面值大都为500元、1000元。按照常理,只要有固定的购买客源以及消费人群,这类公司的生存一般不会受到现金流的影响。但是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却发生了危机。
4月10日,上海“共享一卡通”公司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称,“目前公司正在积极组织协调可以让持卡人消费的有关商户,并于近期尽快把相关商户公布在公司的网站上,请各位持卡人耐心等待。”但是,在上述公告中,该公司并没有称是何原因导致众多商户与其结束合作关系。
4月14日,记者以持卡人身份来到该公司实地探访发现,这家公司位于上海静安区江宁路上的一座写字楼10层,公司办公场所仅百余平方米。公司电话接线员向记者表示,未被消费的卡已经不能退,公司财务上一分钱也没有,老板已经很久没有给公司员工开工资了。现场聚集了一些要求退卡的持卡人。截止到目前,持有“共享一卡通”的客户只能在上海的大娘水饺五处门店以及正章洗衣五家门店消费,且设定了单日最高消费限额。对于公司老板的去向,上述人员表示不清楚。
同日,本报记者也从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上查阅到,上海“共享一卡通”公司的注册名称为上海共享商业增值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名叫孙之林,注册资本4290万元,成立时间是1996年。
“我们在3月份发现手上的卡不能消费之后,就开始向上海市长信箱反映情况,后来被转到上海金融党工委,但是上海金融党工委表示并非这类公司的主管部门,也无法处理这事,后来就有持卡人向公安举报了。”4月15日,一位持卡人陈林(化名)在电话中告诉本报记者。
记者也从相关渠道获悉,在过去一个月中,该事件一直在发酵,几乎天天都有人到上海“共享一卡通”公司去讨说法,可能涉及到的金额达上千万之多。让大家感到疑惑的是,一家可以销售购物卡的公司,它的现金流肯定是有保障的。首先它能够有购买卡的订单,收到现金之后,才能将卡销售出去,同时这些买卡机构再将购物卡转送给持卡人,这中间购物卡的消费期也比较漫长,一般都有三年左右的使用期限。为何才到今年3月份,上海“共享一卡通”公司财务账上就出现资金空洞。
与此同时,被警方抓捕的公司老板是不是就是其法人代表孙之林,这家公司在被本报询问的时候也未确认。
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未经许可就在数年之前公开销售预支付的购物卡,上海“共享一卡通”公司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在这条产业链上,从上到下可以说都是坐着就能赚钱的人。就以普通的黄牛为例,他们愿意每天风雨无阻地在上海的各大商圈门口收购物卡,就是图其中能赚取不菲的利润,他们收一张购物卡,可以赚十块到几十块的差价,如果一天能够收到十几万的卡,那么上千元的收入是没有问题的。这些黄牛再将卡卖给上面的收卡‘头子’,他们再将卡回流到发卡公司,或者卖给其它的公司,都有利可图。”4月16日,上海相关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