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对于那些销售卡的公司来说,他们销售一张面值500元的卡,一般会给购卡大户几个点的折扣,而售卡公司的利润来源是这笔庞大的资金会沉淀在公司的账上,可以进行投资,因为有三年左右的用卡期限,持卡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就把卡面金额全部消费掉。因此即使售卡公司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只要稳健保本,获得的利润就高于其所给购卡客户的返点折让,这中间的三五个点的差价,就是售卡公司的利润来源。
此外,在这条产业链上,购卡大户、公关公司等各类机构只要从销售购物卡的公司购买数十万以上的卡,就能得到返点回扣,他们也是其中的受益者。
“一般我们对于500、1000的购物卡,都兴趣不大,一张卡只能赚个几块钱,我们身边有稳定的客户源,每次出售的卡都是几十万。我们也清楚,这些卡的持有人不会都是自己买来用的,而是用于送人,所谓用卡的人不买,买卡的人不用嘛。”前述郑姓黄牛向本报记者坦言,“前几年,一到节假日,我家里收到的卡都有几百万,不过从去年开始,上海的购物卡市场一下子冷清起来。像‘共享一卡通’这类小公司倒闭,可能是因为后来售卡业务急剧下滑,后续资金来源难以为继,而前期资金消耗殆尽,又没有更多的补充资本,所以资金链一下子就断了。”
在市场人士看来,国内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兴起购物卡产业链本身就是游离于监管之外以及容易滋生腐败的一个链条,而且这一链条几乎是无本万利。撇开拥有正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电子商务公司,在大城市中,形形色色的小发卡公司数不胜数,他们既没有第三方支付牌照,也未被经营许可,就可以以“打白条”的方式制作销售购物卡,获取高额利润。这些小型公司的背后有怎样的背景,出资方是谁,是不是和腐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即使大家心知肚明,也很难去清查。
然而,去年5月,中纪委发布的关于纪检系统清理各类会员卡的通知之后,对全国购物卡消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各类高端的会员卡价格直线下降,购物卡的使用也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上海每年购物卡的年消费总金额已经达到500亿元以上,而随着国家反腐行动进一步升级,购物卡产业链势必将面临“寒冬”,这中间的层层利益被不断压缩,越来越多的小型无经营资质的公司将会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