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除此之外的博文,则乏人问津,无论内容有多好,只要他/她还没有被编辑发现,我在博客频道的时候,经常会“捡”到宝,但是即使是我这样的专职博客编辑,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发现更多的优秀作者与优秀内容。
但即使如此,中文博客也自有其独特的价值,比如它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写作队伍的非专业化,编辑对内容编辑权的失去,负面价值当然有,比如文章没有那么优美流畅了,但其正面价值是避免了编辑以辞害意,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下降了,而作者的专业性的价值上升了,那些专门从事写作的人,比起有专业背景的人,其优势忽然间减少了,原来这些具备专业背景的人,因为其写作能力较弱,同时较少接触编辑的缘故,其声音很难通过媒体通道发布出来,而那些职业写作者则占尽便宜,即便在同一个议题上,他们懂的比专业人士少得多。
我在负责博客频道的时候,要求编辑在特定议题要找特定行业的人发言,尽可能避免那些除了写作无其他背景的作者,宁可文字难看一些,不通顺一些。
2007年年末,在一次博主聚会上,我问在座的各位媒体人(其中大部分是媒体评论部的),如果在未来,每个新闻事件都有当事人站出来,评论者都是业界专业人士,其不同看法也都在这些人中间讨论完成,在座各位的价值是什么?
问题有点僵,一位白发苍苍的资深评论员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也许我们无法写出和专家那样有专业性的内容,但评论并不完全是专业评论,评论员的发言,代表的是普通人的共同态度,是社会舆论的最大公约数。
我当时没有反驳,但我的实际想法是,如果普通人都能表达了呢?如果不光是明星、不光是专业人士,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能力了呢?谁在乎你的公约数呢?谁稀罕你代表呢?
这个时刻迅速的来了,幸运的是,在它刚刚要启程的时候,我跳上了这艘船——微博。
一个人人说话,人人发言,人人表态,人人都不需要被代表的时代到来了。
人们之所以求编辑刊发,求编辑“推推”,乃是因为编辑站在广播的入口处,每个读者都不得不去看这个从未谋面的人推荐的内容,细想起来,这实在是没什么道理。
而微博改变了这一切,如果你是一个读者,通过微博,你愿意关注谁,就能随时获取他/她写的内容,你就是自己的编辑,而你关注的人,又会把他/她关注的内容推到你的面前,他/她就是你的编辑。
如果你是一个作者,你的粉丝都是自己的读者,而且他/她还是你的发行方,因为他/她会把你优秀的内容转发给他的粉丝,转发的同时,还能带上批注,即他/她的转发理由。
写作、编辑、审核、传播、消费、反馈,完全实时,完全个性化,人类的信息传播从来就没有这么便利过。
你们都想不到,一个从纸媒编辑做到博客编辑的人,看到这种模式的时候有多么激动,终于可以把编辑这个行业干死了,作者们读者们,你们自由了,信息终于可以自由流动了,这,比开放报禁可伟大100倍不止,我有时躺在床上都会想保尔柯察金那句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还有比这个更壮丽的事业吗?啊?我就是新时代的保尔啊!
因此,在我看来,毫无疑问,每个微博用户,都是一个如假包换、纯天然原生态的“自媒体”。
事实上,我预测的事情都在发生,在微博初期,明星、记者、律师、作家、诗人、学者,这些拥有较强表达能力但缺乏专业背景的人迅速占领了这个平台,他们主导一切公众讨论,他们懂的,他们不懂的,他们被公众戏称为”公知“,然后随着用户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不同立场,不同专业用户以不同的角度加入了讨论,因为140字并不太需要多么高深的文字技巧,因此这些人常常能凭借其专业能力,让”公知“哑口无言,同时因为用户覆盖面的增加,微博越来越能够反映整个社会不同阶层的舆论声音,什么是”民间舆论的最大公约数“?看看微博评论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