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垃圾短信分流滋生四大渠道 根治须斩黑色利益链
发表时间:2014年4月24日 09:20 来源:通信信息报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垃圾短信的传播渠道迅速扩展:电话骚扰广告、苹果iMessage、微信、微博等成为垃圾短信的新栖息地。对于垃圾短信的治理,虽然监管部门与运营商已经付出了不少努力,但仍未根治,治理垃圾短信,需相关部门重拳出击,更需“釜底抽薪”,真正捏住垃圾短信发送者的“七寸”。

垃圾短信分流,现四大新渠道

随着前段时间工信部等监管部门和三大运营商重拳治理,垃圾短信泛滥的状况大有改观,用户手机上的垃圾短信明显少了。但是,原本依附于垃圾短信产业链的众多商家并不甘心,纷纷寻求新出路,固定电话、微博、微信、苹果imessage等都成为垃圾短信的新传播渠道。

据《北京商报》报道,一些手机用户反映,近来骚扰电话数量猛增,尤其以53打头的固定电话最为常见。手机通信软件上的广告也让人厌烦,一些微博博主通过“ @ 别人”发布信息,成为垃圾广告传播的一大利器;曾经晒自拍、晒美食、晒美景、晒心情的微信朋友圈,渐渐也被广告侵占,复制、分享链接,“帮朋友推荐,不赚钱”等措辞成为微信熟人圈进行产品推销的“幌子”。与微博等公众平台不同,微信广告信息多数由熟人发出,一旦遭遇虚假广告,维权更加困难。

近期,苹果系统自带的即时通信软件iMessageye也被垃圾短信“盯上”。iPhone、iTouch和iPad等苹果设备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房产推销、办证、办发票的垃圾短信。这类垃圾短信目前不仅没有有效解决办法,还滋生出了一条“产业链”。据悉,非法公司通过群发业务,日均发送数量达三四百万条,月均进账300多万元。

随着发送手段的不断翻新,传播渠道的日渐增多以及防范难度的不断增大,垃圾短信的治理或将是一场长期的攻防战。

屡禁不止,根治存三大问题

回顾这些年来治理垃圾短信的“漫漫征途”,相关管理部门已出台了不少措施,三大运营商也曾签署治理协议,然而,垃圾短信却难以销声匿迹。垃圾短信治理,究竟难在哪儿?

首先,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泄露问题依然严峻。追踪垃圾短信泛滥的灰色产业链,有一个环节不能忽视:用户个人信息被泄露。而没有买卖,就没有泄露。正是有了巨额利益的市场驱动,才使得个人信息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商品。有资深电信人士称,盗卖用户个人信息,早已成为一门公开的生意。随着移动大数据的发展,如今就连网购留下的地址也成为信息泄露来源。一些“伪基站”绕开了相关部门的监管,直接“劫持”用户,成为个人隐私泄露乃至诈骗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滋生的重要隐患。

其次,新手段层出不穷,短信拦截及监管仍存“真空”。苹果iMessage为何成为垃圾短信温床?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苹果iMessage垃圾信息并非以电话号码发送,目前还没找到有效的办法解决。与传统短信渠道不同,iMessage依靠独立的网关推送,这意味着对于传统的垃圾短信,运营商可以在系统里设置工具进行拦截,而iMessage则没有这一工具。另外,对“伪基站”发出的垃圾广告的“拦防”,同样也考验着电信运营商的技术研发能力。

另外,垃圾短信发送者违法成本低。目前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的民间维权还基本处于“不诉不究”的状态,获利空间大。一台“伪基站”成本数万,持有者每日可赚数千元,两三个月就能回本。短信群发器虽属非法产品,但很容易买到,做群发短信平台的商家月营业额可高达数百万元,而广告短信的成本每条不超过0.1元。目前对查处到的垃圾短信发送者的惩罚,大部分只是销号,或关停不法端口,处罚力度较小,这使得很多不法分子敢于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围剿黑色产业链,须打组合拳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垃圾短信泛滥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黑色产业链的更新换代,垃圾短信治理问题显得更加棘手。如何彻底斩断垃圾短信的利益链?这还需要有关部门同心协力、重拳出击,更需“釜底抽薪”、标本兼治,如此,垃圾短信背后的“多米诺骨牌”或才会轰然倒下。

[1]  [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