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成为饭统多年一直没有摆脱的一个大问题。
上述人士评价,臧力很笃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2008年,在获得首轮融资后,臧力先后招聘赵文强、王非、李耀东、韩颖等人管理和组建销售、内容、产品、运营等团队。在引入外来人才后,臧力又不肯充分放权,导致中高层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摩擦不断。这也直接导致负责销售、内容、产品、运营、市场、渠道和大客户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在2009年末相继离职。
2012年初,由于运营问题,饭统开始出现入不敷出。先是克扣员工半薪,然后出现欠薪,不断员工出走闹得很不愉快。
一位离职员工回忆,他于2011年8月入职,公司有超过400人。到2013年2月,公司剩下100多人。公司从当月只给员工半薪,另一半薪水借给公司。当时公司给出的承诺是,运营状况好转或者融资到位后,会补发欠薪,并加利息。但直到公司关闭一直没有补发过。去年12月,饭统停止给员工上保险,导致几位已经生育孩子的员工无法领取生育津贴。
半薪事件导致很多员工离职,到2013年8月,这时饭统网在西直门西环广场办公室租约到期,公司搬到了安定路20号院4号楼。相比西环广场的高档写字楼,安定路的写字楼要简陋很多。就在饭统网办公室从西直门搬到安定路前不久,这位员工提出了离职,这时饭统网已经拖欠了他半年的一半工资。当时饭统网方面口头承诺,离职后会每个月补发之前欠薪的10%,但一直没有补发。
今年4月9日饭统网关闭服务器,这个时候大概剩下40来名员工,其中也有一些在这个时候提出了离职。这些员工也一直被欠薪,长达一年多。目前这些员工里也有一部分起诉了饭统网。
4月23日下午,腾讯科技前往饭统网在安定路的办公室,只见办公室大门紧闭,门上贴着两纸诉状,都是员工讨薪。后来一位男性员工从办公室里面走出,提着电脑包和一个背包,没有回答记者任何问题,只表示有事应该直接找饭统网CEO臧力。
另一个是股权问题。公开资料显示,饭统网2008年7月获得过一轮400万美元的融资。据饭统网离职员工介绍,后来饭统网还有过两轮融资,其中一轮投资来自阿里险峰投资,另一轮融资来自武汉的一位冯姓投资人,因为金额较小所以并未对外公布。在几轮融资进入后,因为控股权的问题,公司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多有争执,参与公司创办的几位老股东选择退股离开。
被移动大潮甩了
除了内部管理不到位,人员内耗等内在隐形的原因,陈旧的商业模式是无法支撑饭统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继续走下去的根本诱因。
饭统网最初以餐馆预订为主。饭统网的商业模式是电话预订,通过建立呼叫中心,人工对账的模式帮助商家和用户进行餐饮预订,与现在移动端餐饮预订点评用户App产品相比,这种人工作业的形式不但效率极低,且成本很重。2009年和2010年,饭统网试图在河北廊坊市建立另一个呼叫中心,但由于人员从北京迁徙困难,以及异地管理等问题没有成功。
模拟饭统的电话预订过程来看,一个电话从用户一侧呼入到呼叫中心大约是1.5分钟,呼叫中心到商家大约是1.5分钟,由于多半不能一次预订成功,往往要来回确认2-3次,每单的成本的沟通成本要3-4.5分钟。比较来看,同样用这个时间用户在移动App上自主订单并发的数量比这要高出很多。
电话预订的另一个弊端是,误差率比较大。在一个嘈杂的餐厅环境下,地址很容易记错送错,白白消耗物流成本。
在公司成立早期,由于饭统网、上海的订餐小秘书、大众点评等都是本地运作,各家一直是“划地而治”。随后,2008年各家开始全国性扩张后,饭统网最初的优势渐渐消失。在顶峰时期,2008年饭统网每日接单的数量在4000单以上,2009年回落到2000-3000单,2010年只剩下1000单左右。
饭统网也在试水其他业务。2009年,饭统网先是上线了在线预订业务路路通,上线几个月后,对比来看,可节省电话预订30%的人力成本。2009年中,饭统网也上线了优惠券业务。此时,大众点评的优惠劵营收超过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