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在线教育非常商业化。企业之所以选择提供语言培训或者考试服务,是因为目前的市场已经证明,这块蛋糕非常巨大,而且用户愿意为之买单。”黄嘉榔说。
据中国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透露,目前中国拥有英语培训消费群体近3亿,培训机构数量超过5万家,总市值逾300亿元。
Tutor Group此前则预计,未来中国成人英语培训市场每年的增长幅度或高达25%。至2016年,市场商机可达210亿美元。
“去年,我和一些校外教育机构一起开培训会议时,曾经多次对他们提及这个问题。我说,校外机构不能绕着学校转,你们要有自己的取向,开发独立的课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时,这些公司的回答非常直白,“赚钱的项目我们做,不赚钱的不做。”
那么,主打语言及其他技能培训的在线教育为何会被认为有利可图呢?解永军提供了一种解释: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大量员工需要接受培训。而国内外的区别在于,国外的产业工人大多自己制定职业规划,自主参与培训;而国内企业则必须主动为工人提供培训,因为“国企招聘的工人不能随便辞退,而民营企业年年遭遇用工荒,招到工人已是万幸,还谈何技能优劣?”
“在线教育可以分为两大阵营,B2B和B2C。对于后者,个人是否愿为在线教育买单还很难判断,但目前来看,企业可以接受付费的做法。因为过去他们购买的面授课程,一个课堂或许只能容纳40人,而如今的在线产品能够面向所有员工,这是一种缩减成本、更为经济的方式。”解永军说。“中国需要某些短期就能见效的技能培训,但这只是教育范畴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中国社会目前最为需要而又严重缺乏的是一种着眼于长远而非眼前利益的教育,比如,一种有利于促成个人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的教育。”
储朝晖亦质疑:“这两年,哈佛、斯坦福等学校的人文学科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收获一致好评。但中国为何没有机构愿做此类尝试呢?”
“整体来说,中国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大规模的在线课程目前也是如此。而改变这一局面,一方面取决于中国投资人的眼光以及对教育的定位和认识,而另一方面,我认为,政府部门应当投入到在线教育的行列中,利用中国丰富的人文和语言资源,制作一些在线课程。而它们的经济回报未必不会好。”储朝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