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到硅谷去!中国IT企业的B4C逻辑
发表时间:2014年4月7日 07:0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紧随其后的就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了,但是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台湾除了台积电、MTK两张王牌几乎已经没有了竞争力,两年前还相当有竞争力的HTC、日月光已经迅速衰落——这与台湾年轻人担心服贸也有一定相关性。

这种竞争格局下,中国大陆IT企业何处去?不需要思考,仅仅基于竞争需求,也会形成足够核心的策略:在下端,继续侵占台湾市场,与韩国企业一起抢夺日本企业市场,不断置换其技术下端的零部件产业,彻底打垮其整机产业;而在上端,面对真正的巨人美国,则根本不具备全面开战的实力——中期只能学习、Copy、投资。

笔者把这种阶段称为B4C(Buy for China)。我们看到,百度在美国成立了尖端实验室,在于“收购人才”,阿里在美国大肆收购电商、物流、打车软件,意在“收购市场”,腾讯投资LOL、Epic等游戏资源,意在“收购产品”;华为在俄罗斯、英国、美国投资数亿美金,也是为了收购当地高端人才;而联想,以自己之长,收购IBM的低端服务器、MOTO手机业务,也不失为“收购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合理路径……

Buy for China的本质,不在于拓展美国市场,而是在商业模式、人才、产品上,比Copy to China更快,更深入。在日本(局部竞争)、韩国(大部竞争)甚至台湾地区(严重竞争)的情况下,鉴于其市场保护政策,中国大陆企业根本不可能进行大规模收购日韩企业;投资美国成为一种战略性选择,也是现实可做的合理逻辑。

如果不出意外,几年内美国巨头仍然难寻对手,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将会各自保留下最强的几家厂商和核心部件厂商,其它IT领域的中、低端市场将会悉数被中国“清场”——但是,这丝毫不值得兴奋,因为美国企业仍然控制着全球IT企业80%以上的利润。Buy for China毕竟仍是迂回之路,中国自身的创新之路道阻且长,距离中美对决还有至少10年。(编辑 辛苑薇)

[1]  [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