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微软困境:免费时代的落伍者
发表时间:2014年4月8日 14:04 来源:创事记 责任编辑:编 辑:麒麟

微软创造了付费软件的商业模式,还将免费营销的模式发扬光大,后者也是微软在付费软件时代成功的原因。但这是互联网时代,环境已经发生巨变,老旧的微软需要新把戏,比如需要一款为免费而生的产品。

二、从免费到收费

软件一开始并不是一种收费产品:在微软软件授权模式之前,软件是搭配着硬件销售的。比如微软,最初就是IBM的KPO(知识外包)服务提供商,为IBM电脑开发软件,IBM付给微软一定的费用。但消费者不知道微软是谁,也不知道微软的软件,更不会单独为微软软件买单,他们购买的是一台“IBM电脑”。

比尔.盖茨的天才之处不是发明了视窗操作系统(视窗操作系统不是微软,也不是苹果的发明,而是施乐公司),而是发明了收费软件这一商业模式:微软与IBM等品牌PC厂商协定,不做一单子买卖,而是IBM每卖出一台电脑,给予微软一笔授权费。随后,微软面向最终消费者的盒装软件推出,逻辑类似。

当微软具备垄断市场地位以后,微软对于操作系统这一产品就拥有了定价权。市场定价法则是这样的:价格在成本价格与消费者可承受最高价格之间波动,当市场充分竞争时,向成本价格靠拢;当市场垄断时,向消费者可承受最高价格靠拢。微软Windows一度占有97%的市场份额,情况属于后者。

微软在中国早期,也是以免费软件的形式存在的:至少从1992年微软在中国设立办事处至2002年唐骏任微软中国总裁之前,很多中国人用微软产品,却没有一个人为微软软件买单。除盗版原因外,也与消费者对软件的价值认知有关。

2002年,比尔.盖茨访华,与中国软件产业界合作,通过计委向中国投入63亿元。这在当时,可谓巨款。从那一年开始,微软有中国“剪羊毛”的行动开始:一是通过政府正版采购计划,国有企业正版采购计划售卖软件;二是通过OEM厂商,比如联想、方正等收费;三是企业打盗版,主要是面向私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经过63亿元投资之后,工、检、法为微软打盗版行动保驾护航。

历时十年,政府、国有企业使用的微软软件已全部正版;中国市场销售的品牌PC电脑再无“裸奔”现象。功劳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唐骏,一个是陈永正。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微软当时的63亿元投资投向了有“小国务院”之称的计委,这引起了当时的信息产业部、科技部的不满,成为年度最热点新闻。

聪明不过微软。微软将钱投给最有权势的计委,“剪羊毛”行动一片坦途。

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是微软在盛大打盗版:2003年,陈天桥的盛大日进100万,公司都开始筹谋上市了,微软觉得打盗版恰逢其时,于是打上门去。这下陈天桥急了,准备到北京找记者要开新闻发布会,要揭露微软“强盗式”打盗版。

有聪明人给陈天桥出点子:你找记者不如找微软中国总裁唐骏。陈天桥找到了唐骏,此后大事化无。不久后,唐骏去了盛大,出任盛大总裁。不久后,盛大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陈天桥登顶中国互联网。陈、唐之间的故事有很多。

无论是国外还是中国,微软软件并不是天生就收费,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免费到收费的过程。后来在微软的强力营销之下才成了“软件天生就该收费”。

[1]  [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新科技网络【京ICP备14006744号】
Copyright © 2014 Hnetn.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科技网络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