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科技巨头都在车联网领域频频出招:5月7日,英特尔投资宣布投资日本一家无人驾驶技术开发企业;5月5日,诺基亚宣布启动价值1亿美元的车联网基金;而国内科技企业也不甘落后,5月5日,腾讯发布了其首款智能汽车产品路宝App+路宝盒子,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国内网企巨头与车联网终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从今年年初开始,以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等为代表的车联网技术及应用吸引了大量的关注目光,成为各大展会上当仁不让的主角。根据GSMA以及市场研究公司SBD发布的报告,到2018年,全球车联网的市场总额将达到390亿欧元,2015年全球超过50%的车辆需要提供车联网服务,2025年以后每一辆新生产的汽车都需要提供车联网服务。然而,目前车联网在全球市场的渗透率不到10%,国内市场不到5%。今年被认为是中国车联网落地元年,我们不妨通过科技巨头对车联网布局的“心机”,来看看车联网产业的大致走向。
速度与激情派
要让汽车成为带轮子的移动终端,具备智能和安全的“芯”是基础。由于事关行车安全,且处理的信息瞬息万变,因此快速运算和响应能力是对目前车载芯片性能强大与否的重要评价标准。英特尔、高通、ARM等芯片厂商推出了相应的车联网解决方案,通过高速的处理能力来显示自家芯片在提升汽车无人驾驶、车内通信、媒体信息娱乐系统和车辆之间连接等方面的强大性能。
对于芯片厂商来说,布局车联网不仅要速度当头,还需要创新的激情。比如,英特尔投资近日宣布投资日本一家无人驾驶技术开发商,这家企业并不被熟知,但在这笔投资背后,体现的是英特尔在无人驾驶这个新兴领域的创新激情。其实,早在2012年,英特尔投资就设立了1亿美元的车联网基金,目的就是为了在汽车行业加速推广新技术的应用与服务。英特尔将在接下来的四到五年针对全球的硬件、软件和服务公司进行投资,助其推出全新、出色的创新型车载应用并实现车辆与移动设备和传感器等互联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
软硬兼施派
与芯片企业不同,还有一类科技企业在布局车联网时选择了软件硬件两手抓的策略,其中的典型就是特斯拉。
除去车辆本身, 特斯拉为其ModelS内置了一块17英寸的触摸显示屏,号称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用户交互界面”。这块屏幕取代了按钮和档把,把驾驶者常用的功能放置在了相同的位置。驾驶者可以便捷地对车辆各方面进行控制,像刹车、灯光、驾驶速度、车内温度等,它看上去就像是汽车内置了一个iPad。此外,特斯拉还把机器人技术融入进来。去年7月,特斯拉宣布与以色列驾驶员辅助系统制造公司Mobileye合作制造首辆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并采用Mobileye公司开发的机器人程序控制系统,而不用借助昂贵的卫星定位或传感器系统,让无人驾驶汽车司机可以将90%的驾驶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
在软件方面,特斯拉的触摸屏更可以通过免费的3G模块即时连接互联网,它的背后是一个开放的应用平台,地图、语音识别等各种各样的程序都已构建在这个平台上。甚至当汽车出现问题被责令召回也只是一次软件升级,用户只需按照车载屏幕上的提示按键点击升级,过程和手机系统升级无异。
腾讯则为汽车穿上“可穿戴设备”,通过配套硬件实现汽车与腾讯云服务的互联。腾讯近日发布了腾讯路宝App和路宝盒子,并携手中国人保、壳牌两家巨头共同宣布成立了“i车生活平台”,为车主提供一站式的汽车生活服务。手机上的腾讯路宝App可通过稳定性好、耗能低的蓝牙方式与路宝盒子产生连接,由此,用户在驾驶全程即可享受到车辆诊断、油耗分析等服务,同时具备安全、经济、社交三大特色。
剑指在应用平台派
诺基亚、谷歌和苹果等巨头的加入,则是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浪潮,通过“抢占”用户开车过程中的时间推广自家的王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