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广电网】运营商作为国内云计算产业的一支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在公有云方面都各有建树,在具体产品方面,也各有其自身特点。那么,三大运营商在公有云战略方面都有哪些共同优势?在具体策略和市场方向上,又有哪些差异化策略?
共同的战略优势
正如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杨杰所说,“电信运营商是云计算产业链中的合作倡导者、资源提供者和能力整合者。”国内三大运营商一直以来都是公有云战略的积极推动者。作为电信运营商,相对于其他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三大运营商都具有以下共同优势:
首先,在基础设施上具备天然优势,包括机房、带宽及配套,而互联网公司基本上是把IT设备托管在运营商的机房。
第二,从运营的角度来看,电信运营商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客户服务的队伍和流程。
第三,运营商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广泛客户群与完整的客户拓展渠道。
相似的“三步走”战略
当下,运营商主导下的公有云战略,主要是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各自公有云生态系统建设。第一步,从提供IaaS起步,利用在传统IDC服务方面的优势,垂直整合技术、资源及用户,以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为起点,聚集企业级开发者。第二步,接入PaaS业务,吸引中小企业,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运营平台服务。第三步,开拓SaaS领域,提供云端“应用商店”,吸引移动互联网开发者,借助开发者进一步黏住原有用户,实现基于传统通讯、网络业务的公有云产业闭环。
不同的差异化策略
从前述三个步骤看,国内三大运营商的公有云战略,在垂直路线上相对比较一致。从水平方向上看,三大运营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市场方向上,且各有侧重。其中,中国移动更关注于基于平台的服务能力建设,中国联通主攻网络能力和数据中心资源覆盖,中国电信则侧重于运营策略,深挖细分领域。
——中国移动:云的集成平台服务商
作为较早提出云计算战略的运营商,中国移动在这一领域研究基础雄厚。虽然在IDC资源方面暂时落后于电信和联通但是通过在云计算平台发力,目前中国移动已经逐步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支撑系统与相关业务平台。
鉴于公有云的低成本、高效益属性,中国移动的云战略首先将目光放在了体系化和规模化运作平台的建设上。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移动将布局重点放在了广州和北京,通过建设南北两大实体基地,实现公有云业务的IT集中化,同时将原有的九大业务基地的IT基础设施与南北两大公有云基地进行有机整合,力图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降低成本。
目前,中国移动南北两大基地正在同时建设。北京基地正在进行土建,南方基地先行先试,已从2012年开始建设部署,当前公有云的一期试点建设已经完成。据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的定位是首先做好公有云底层的IaaS服务,主要用于云存储、云主机、云备份,后续再延伸到PaaS和SaaS。
据称,中国移动自2007年启动了公有云底层系统“大云”研究,经过南方基地和集团研究院的联合攻关,目前已经推出了大云2.5版本,产品部署的规模已经超过3000台PC服务器,存储的能量已经超过17PB。同时,中国移动核心业务在大云上得以支撑和落地,以中国移动南方基地公众服务云和江西移动BOSS系统为典型应用。
继南方基地和北京的国际信息港项目之后,中国移动将在呼和浩特和哈尔滨建设两个数据中心。目前,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的计划已经出炉,即中国移动将在呼和浩特市建设云计算基地,项目前两期总投资规模超过120亿元。
对于公有云的生态系统建设,中国移动南方基地公有云负责人张军山,将其分为两个维度。从生态系统来看,公有云市场不可能一家独大,必须形成产业链,发挥合力作用。中国移动作为电信运营商,需要发挥自身已有的优势,比如机房、网络、带宽、市场和客户等。从业务形态来看,传统运营商在公有云市场和互联网公司的侧重点不一样。从用户维度,中国移动把公有云市场分成消费者市场和企业市场,按照自身定位,企业客户是重点,互联网公司则更重视消费者或个人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