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伊始,作为互联网BAT巨头之二的“两马”战火肆虐,好不热闹。
首先是微信在春节前夕突然上线发红包功能,打了支付宝一个措手不及,来自财务通的数据显示,除夕到初八,超过800万用户参与了抢红包活动,超过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按单个红包20元计算的话总额达8亿元;其次,继余额宝之后,微信也上线了理财通业务,目前年化收益率约为6.4%,略高于余额宝的6.2%;再次,本地生活领域,腾讯5亿美元入股大众点评,并在微信银行卡功能中开放了大众点评的入口;而嘀嘀打车跟快的打车的战争更是从年前烧到了年后;而微信将于近期推出针对微信第三方开发者的服务市场,还将陆续邀请入驻的服务商将数据都迁移到腾讯云,剑锋直指阿里云。
马云“亮剑”
阿里与腾讯已经在各个领域全面开战,虽然马云和马化腾的私交甚好,但双方似乎都没有给彼此留余地的迹象。实际上,“两马大战”真正围绕的核心是O2O的生态产业链条,在移动入口方面微信已经明显占了上风,且短期内其地位已经无法动摇,作为O2O链条上最关键的一环,微信一直是马云的心病,特别是微信在2013年年底开始大规模开启商业化路径,微信平台商家入驻已经有了迅速的提升,微信支付也开始接入部分电商平台,在线下便利店、商场甚至是终端购物设备上,微信二维码也开始大规模布局,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微信依托于原有庞大的社交用户群体在电商、移动支付、云平台等诸多领域对阿里系发起挑战。移动支付一直是支付宝的强大优势,他不能容忍微信支付在这一领域对自身市场份额的侵蚀,所以支付宝在2月18日对微信平台商户采取不新签、不续约、不合作的封闭策略实属无奈,这一有违互联网开放精神的做法虽然受到的批评众多,但是从单纯的商业角度看,是阿里在现阶段最合理的方法,因为在O2O的整体布局中,阿里系最大的优势在电商和移动支付,依托于庞大的电商用户群体和卖家群体,阿里系可以更加顺畅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而支付宝则架起了线上线下沟通的桥梁,但其一直缺乏移动端强有力的入口,马云强推来往对抗微信足见其对这一短板的无奈,在收购微博18%的股权后,最近又一度传出马云要继续增持微博股份的传闻,无论此项收购能否实现,都足以显示移动入口争夺的激烈。
在此次争夺中,微信支付虽然在各领域对阿里系发起挑战,但是微信支付的能力还相对弱小,微信支付背后的财付通在第三方支付中的市场份额远低于支付宝,而且从整体上看微信支付在功能上也比支付宝要少,时间延迟等直接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所以微信目前还不能独立地支撑其O2O生态链条,阿里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手,明显是想将微信支付“扼杀在摇篮里”,虽然有点晚,但其战略意义远大于战术意义,之前淘宝斩断微信入口接入就迫使部分商家离开了微信平台,这次对微信支付平台下手,力度比上次更大,可以说其基本上导致了很多微信平台商家功能上的瘫痪,以便为阿里系在相关领域的布局争取更多的时间,同时也避免了间接扶植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马化腾接招
从微信自身的角度看,虽然封杀导致短期内微信压力山大,甚至导致部分商户退出,但是这也为微信开辟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支付功能是O2O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整个链条的血脉,受制于人并非长久之计,虽然在自身弱小的情况下要依靠竞争对手,但是外界竞争环境的变化或者压力,迫使微信在O2O的运作上加快脚步。从现在微信在移动端的地位来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户对其商业价值都是认同的,下一步就是如何将商业化模式落地。微信相比阿里系任何一项独立的业务最大的优势在于功能的一体化,即集社交、支付、电商平台等功能于一身,而阿里社交、支付、电商等功能分别分散于来往、支付宝和淘宝系,集中化可以更容易将用户引导到电商平台,完成交易,增加黏性,虽然阿里系各方账户是互通的,但是账号互通和功能一体化不可相提并论,微信在商业化伊始,彼此之间未能做到账号互通,比如平台商户号和微信支付账号是不同的,但这并不是什么难题,微信在下一步一定会打通账号,以给用户带来最便捷的体验,防止部分用户因支付手段缺失而流失。马化腾一直在尝试各种手段布局电商,但是被收购的易讯或者腾讯的电商开放平台、团购业务和淘宝系根本不在一个量级,微信用户在电商平台上的使用数量和转化还存在很大的未知数,所以腾讯近期通过收购来弥补这一短板,比如入股京东,在电商、用户上和京东开展深度合作,这也是京东迫切需要的,微信有京东在移动端最需要的入口资源。在整个构建O2O生态链条的过程中,微信各环节之间的连接点基本具备,且彼此之间的联系比阿里系的模块更加紧密,更加容易形成生态链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