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两大打车软件巨头——“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宣布,于5月17日起各自停止乘客端打车补贴政策。至此,持续了半年的“烧钱大战”正式熄火。这一调整,对打车市场产生了哪些影响?
本报记者 张倪
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终于硝烟散尽。
5月16日下午,两大打车软件巨头——“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宣布,于5月17日起各自停止乘客端打车补贴政策。至此,持续了半年的“烧钱大战”正式熄火。
这一调整,对打车市场产生了哪些影响?“打车软件热”是否还将继续持续下去?综合消费者、市场等角度看,打车软件的应用又带来哪些正面与负面影响?监管部门对于打车软件究竟应如何加强管理和引导?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综合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市民群体、出租车司机等多方观点,进行了梳理及解读。
市民看法:为图快捷或将继续使用“小费”机制应加强监管
两大打车软件的补贴 “烧钱大战”,从今年1月开始。两家公司相继推出乘客端和司机端的双重补贴,并多次调整补贴数额,激起“免费打车”口水战和老年人“打车难”新问题。此后,补贴大战开始慢慢降温,最后调整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补贴5元,其他城市3元。
那么,补贴取消后,市民是否会继续使用打车软件?
记者在北京街头采访时一位彭女士表示:“打车一般情况下多是有急事,优惠多少不是最重要的。叫车方便、不用长时间空等才是首要的。未来我应该会继续使用。”
也有部分用户对于打车软件取消补贴后的监督管理表示担忧。“近日我用嘀嘀软件打车,在发出请求后5分钟内都无人回应。之后用快的打车尝试,也无人回应。后来我加了10元 ‘小费’,很快便有司机接单。”市民张小姐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对于打车软件的“小费”政策等加价功能,今后希望在监管层面加以规范,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而对于取消补贴的原因,快的打车公关总监叶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搞活动就肯定有开始和结束,我们通过市场调查发现,用户最在意的不是补贴,而是能否方便快速打到车。”
嘀嘀打车联合创始人吴睿也表示:“因为人们使用打车软件的习惯已经形成,未来我们会从现金补贴改为资源补贴,如优惠券、积分券或奖励金等。”
的哥观点:司机端优惠恐难持久取消补贴后会“挑单”
在记者采访到的一位的哥郁师傅看来,取消乘客优惠后拉客变化幅度不大,但有可能导致一部分因优惠而打车的人不再用软件,比如学生群体,剩下的则是真正有刚性需求的乘客,对乘客来说以后抢单的人则会相对少一些。
而另一位的哥王师傅认为,预计司机优惠也将不会持续太久,如果司机端优惠也取消,估计会有部分司机弃用软件。而司机得不到现金补贴,今后在接单时很可能会“挑单”,比如优先选择顺路、愿意加小费、愿意拼座的乘客。
王师傅表示,从打车软件一再下调直至取消乘客补贴来看,司机端补贴也恐难持久。“打车软件的确帮助我们增多了乘客量,但未来司机端很可能也将会取消补贴。而对于这种商家政策的不断调整,相关监管部门是否能加大规范力度呢?”
记者了解到,目前打车软件对于出租车司机的奖励暂未做出调整。嘀嘀打车的司机端仍维持北京每单补贴5元,广州、上海、深圳、杭州每单补贴3元,每天均10单的优惠政策。
专家观点:提升社会公共服务便利性最重要
“两大打车软件商家的这种竞争,其目的在于吸引更多消费群体,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通过竞争达到双赢。事实上,打车软件正是商家为了让人们逐步适应移动支付的习惯和模式,相当于商场商品的‘促销’行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周宏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