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补贴即是让使用者形成用户依赖。取消现金补贴后,用户群着实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乘客为成功、快捷地打到车,可能将需要加价来支付额外的‘小费’。但总体来说,打车软件作为信息化用于消费领域的有效手段,更多地表现在其正面影响。”周宏春认为,通过打车软件的应用,可有效减少人们等车时间,减少出租车的无效行驶,降低出租车空驶率,提升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等。同时,也在节能减排等方面带来正面影响。
“打车软件给消费者带来的方便、快捷,有效提升了社会公共服务层面的便利性。这也是打车软件带来的最大好处。”周宏春说。
一位从事交通领域研究多年的资深业内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伴随着打车软件而来的也有诸多隐患与负面影响,如驾驶安全问题和公平问题。他表示,对于驾驶安全问题,有的城市规定早晚高峰时段禁止使用打车软件,有的规定一个出租车只能使用一个叫车终端。这些做法都值得商榷。“早晚高峰不允许使用,其他时段就不会带来安全隐患吗?这样看来,有的城市规定在行驶过程中禁止使用才是真正解决之道。出租车司机只有在没有客人、停下车时才能使用,这对乘客的便利性与整体效果影响不大。”
而对于很多人认为的公平问题,该专家认为,目前这种状况对不使用手机打车软件的人,尤其是老人等特殊群体来说,打车或将变得更难,甚至将可能发展到不使用打车软件就打不到车的极端现象。
“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需要客观看待打车软件反映出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措施进行管理和督导。”他表示,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做到因势利导,加强管理和引导,让打车软件健康发展的同时,推动出租行业健康发展。
专家建议,今后,一方面应共享行业数据库,将所有合法运营司机的信息与打车软件公司对接,要求其加强对司机的审核,避免非法运营的“黑车”司机进入;另一方面应将打车软件的业务数据纳入行业管理,接受相关投诉,理清打车软件企业、出租企业、出租司机、乘客的责任,并作为对相关企业、司机考核的依据,甚至将其中建立的个人信誉纳入社会信誉体系。
“加价”问题凸显打车软件监管应更趋理性
“事实上,手机打车软件的广泛使用,其原因不仅在于其适应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更重要的进步在于其在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交易双方之间建立了信誉体系,使得交易更可靠、成功率更高。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在 ‘打车难’的市场背景下,其加价功能解决了部分群体打车难的问题,出租车司机同时得到实惠。”一位交通领域资深专家表示,对于打车软件的加价功能,其实质上改变了政府对出租车价格的管制,因此得到了全国各城市行业主管部门的一致抵制。但是否真的有必要对出租车价格进行严格管制?事实上,乘客自愿加价打车是市场行为,不存在欺诈消费者问题。需要主管部门反思的反而是否是出租车供给短缺的问题。
“其实,这是在出租车数量管制、供给短缺条件下的情况,如果出租车市场供给短缺,有人加价,供给自然会满足出价高的人,且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如果供给充足,加价叫车的情况就会很少。可以说,这进一步暴露了数量管制、市场供给短缺带来的问题。”该专家表示,打车软件使用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出租车的供给紧缺程度,从而驱使人们通过加价行为来争夺有限资源。由此,预计今后加价的行为恐将难以改变。
“而随着补贴政策的结束,打车软件行业也将整体进入理性发展阶段。相应管理部门的管理措施及方式也将会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该专家表示,今后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可在管理层面对企业的行为提出相应要求,以有效避免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