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pers公司成为了南非早期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之一,但拜克尔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从一开始就把互联网业务摆在首位,投资或购买了许多在web上诞生的公司。
从Naspers首席执行官的职位上退休之前,拜克尔不仅跑赢了各种苦苦挣扎的旧媒体公司,而且也超越了很多进取型的私人投资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把Naspers转化成了一家快速移动的投资机构——体现之一就是,他的所有薪酬都是以Naspers公司股票的形式支付的。对于他和股东来说,这是双赢。
Naspers公司通过投资互联网公司,赚取了令人垂涎的利润;而这些互联网公司通常来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其中大部分都不在全球竞争者的视野之内。其结果就是: Naspers成为了目前除美国及中国之外的最大一家互联网公司,在俄罗斯、波兰、巴西、尼日利亚和阿联酋拥有网上拍卖业务、即时通信服务、移动广告网络、比价网站,以及电子商务公司。当然Naspers公司也不是没有遇到过挫折,在OpenTV上的失败就是其中一例。
Naspers公司的惊人发展,与《纽约时报》陷入困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那份泄露的内部报告长达97页,似乎已经撰写了半年之久,其结论是这样一个“突破性”思路:该报社应该“考虑成立一个专案组,探讨需要做些什么,来变成一个数字优先的编辑部。”
该报告显示,《纽约时报》的网站和移动受众减少。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个方面值得注意。首先,该报告的字里行间暗示,公司内部的记者和商务员工之间一直存在争执————就好像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这样只会导致两败俱伤,没有意识到他们真正的敌人其实是来自外部。第二,该公司四分之三的营收都来自年届迟暮的订户。第三,某些公司的领导者本身就来自于web,另一些公司的领导者却还在费力地理解web,这两种公司之间是存在差别的。
这分报告给人的整体感觉是,除了计划重塑其丰富的档案库之外,《纽约时报》的管理层仍然太留恋过去。以下就是一些生动的例子。该报的印刷版上仍然有这样一个口号:“刊载所有适合出版的新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对于现今来说,这样的口号简直是大错特错,听起来就像是《洋葱报》(The Onion)恶搞出来的东西。《纽约时报》刊头的32人中(高层人士名单),没有一个人的头衔中含有“软件”、“工程”、“设计”或“技术”这样的词。而最能说明问题的则是,在这份97页的报告中,“软件”这个词没有在报告正文中出现过一次;而且一直到63页,才首次出现了“代码”这个词。此外,它给人一种很明显的感觉,该报告的撰写人无法鼓起勇气,把对受众的称呼从“读者”(reader)改为“用户”(users)——可能是怕报社一些学究担心那会被人误会为“成瘾药物用户”。
可以理解的是,《纽约时报》的专案组正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试图阻止在线版受众的进一步减少。但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远远不够。这份报告没有提到的是:一个互联网媒体,致力于传播广泛全面的新闻和信息,它怎样能产生大量收入?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它就不会走上繁荣之路。(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