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环境的变革》及这本书里面谈到了一些变化,曾经的优势让我们不再成为一种资产。以往成功的经验变成了一种负债,因为你以前成功的经验在今天不可复制。而且你要复制,一定会死的更惨,在这种情形下面,我们如何面对技术的变化,我们如何看待竞争。甚至你的竞争者还没有感知到,这样的竞争越来越可怕。今天的市场是全球性的,是小众的市场,但小众加起来也是一个不得了的市场。所以我们今天的客户无所不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这样一种巨大的变革。
我们今天互联网的革命,在90年代是WEB1.0,这在2000年左右破灭。之后是互联网2.0,再加上现在的智能手机,让我们随时随地可以互联。这种情景下是以人为中心,而这个时候每一个都是中心点。
接下来改变的一定是管理本身,由此带来的是很多行业会发生改变,包括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业的人几年以前瞧不起,但今天是看不懂,不明白,这就是变革正在发生。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天所有行业都有可能被互联网改造。每一个产业都将会有一些经过互联网改造,可能形成很多很多的平台,他们可以把整个产业链进行整合,各行各业都会出现。所以互联网会改造企业,为什么?因为人发生了变化,因为他们是原住民,而像我这样的人属于移民,因为我们是经过后面的学习过来的。第二是技术的变化,今天互联网的思维正在形成。我们早期研究是说利用IT改造企业的运营管理,所以用了很多ERP、供应链管理。但今天我们看到那么多先进技术创新我们的服务。今天我们的战略发生了变化,更加强调为用户提供什么?更加关注我们的商业模式,最终改变的是管理创新,就是如何来管人。
今天其实有很多中国企业值得我们去学习。在互联网产业里面有BAT和3L,我们可以用新的眼光去向他们学习。他们不仅仅是借助互联网东风,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之多,现代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管理理念,也可以说给我们带来了精神和物质的营养。当然这里有很多企业非常非常优秀,今天的腾讯,我觉得马化腾(微博)所讲的“灰度法则”是在创新企业里面非常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我们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工具不太可用。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阿里巴巴,十年以前谁也想象不到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但是曾经走过来的时候,马云(微博)先生一直强调,那时候叫快速尝试,快速实施,而这个过程当中,每一个员工有什么想法可以及时跟老板沟通,只要符合客户需求,符合市场需要,每一个员工提出来都可以实施,关键是接下来要快速。
阿里巴巴跟外界建立的关系,我自己总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早间大家依附于他,到现在借助于市场。
今天的企业生长在互联网环境下面,你不能够像工业时代机器型公司去生活、运作,应对变革,我们要创造一个叫做生态型,或者叫生物型的公司。如何变成生物型的公司?这就是我们传统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圣武跟机器,一定有截然不一样的差异。这方面我最欣赏张瑞敏先生,他在这方面发表了非常多的看法,当然海尔也在尝试,我们也期待在不久将来会看到一个全新的海尔。
“外去中间商,内去隔热墙”,企业的中间管理要大大地发生革命,这些话在电子商务初期都听说过,但今天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所以将来的企业会是一个平台型的企业,让所有的伙伴、客户一起共同应对,所以这个时候企业的边界是模糊的,企业就是人,人就是企业。
以前上海汽车工业提出来“人人是经营者”他们曾经也做得非常好。但今天可能更能够实现这样一种思想。所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没有了,因为大家随时随地可以互联。这个时候怎样充分发挥企业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所以要倡导团队的自我管理。拿张总的话说叫“官兵复选”。
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不仅仅需要企业1.0信息化工具,比如说ERP、CRM等等这些最基本事务性的处理工具。我们还需要发挥企业员工的智慧,发挥企业员工能动性的工具,这就是今天所讲的企业2.0,2.0强调的是将互联网思维和企业协作工具、管理平台结合起来,再加上企业的创新。这个创新就意味着把人进行互联,接下来发挥每一个人的创造力。今天这样一种分享,将给企业带来不一样的智慧,你就可以快速的应对企业未来的变革。
传统企业的管理者要作为一个管理的创新者,不能沿用于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思维去走,我们需要开创一个新的窗口,所以我们要做一个互联网思维的拥抱者,突破管理思维,接纳新的规则。当然创新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本身创新是要有代价的,创新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每一个企业有自己的基因和独特的路径,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解决方案。当然创新需要时间,我就简单跟大家分享这些,谢谢大家。